正文 第21節 身邊發明3(1 / 3)

仿生機器人

美國馬薩諸塞州有一個技術研究所,該所的一位科研人員休·海爾,因一場意外事故導致右腿受了重傷,經醫生多方治療無效,最終被截肢。為此他非常痛苦,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想方設法勸導他,讓他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有一天,他看見一位行走困難的年輕人,嘴裏不停地罵著:“該死的這條腿,怎麼就不聽使喚,就沒有人能讓我這條腿聽使喚嗎?”海爾看見他那條假腿,又犯愁地看著自己這條斷腿,心中一動,我能否作一條聽使喚的假腿呢?從此他一改往常,刻苦鑽研,研製起機器膝蓋來。一開始機器膝蓋也不好使,他一邊體會不合適在什麼地方,一邊考慮著修改方案,最終他為自己研製了一條滿意的機器腿,他能與常人一樣行走。與此同時,他研製的機器腿也為其他殘疾人解除了痛苦。

現在仿生機器人已伴隨人們遍及生活的每個角落,代替人們日常生活中單調乏味的工作乃至危險的工作,甚至還可以陪人們消磨時間。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專業機器人公司製造的仿生機器人Cye,它可以給客人上咖啡,可以幫助主人清掃房間,售價不到700美元,還可以送貨上門。

另外,家用電器製造商伊萊克斯公司正在研製智能真空清潔器,它可以把主人房間死角裏的灰塵打掃得一幹二淨。這種家用機器人裏安裝有聲納係統,可以探測定位。

在德國著名的弗勞恩霍弗機器人研究所,也在加緊研究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機器人,其中一種是“護理機器人”。該所負責人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會有一大部分人步入老年,機器人可以幫助這些老年人幹粗活和重活,還可以幫助臥床不起的人。

在日本先進科技研究所,研製一種名曰“動腦”的機器人,它身高190厘米,體重90公斤,頭頂安裝了4個攝像機,全身共有30多個精密的油壓控製關節,它懂得看報紙和打鼓。日本索尼公司還為寵物愛好者準備了5000隻“終極寵物”,它有四條腿,其內裝有多種傳感器,看上去像真狗一樣。

美國匹茲堡市卡內基·麥農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主任泰克歐·卡納德領導研製的手術機器人,做眼科手術時,能自動消除醫生在做手術時手的輕微顫抖,並能在最微小的空間裏進行最精確的騎自行車的機器人

手術。

發光服

在夏季的夜晚,漆黑的草叢中,總會有一群螢火蟲在空中飛舞,它們尾部帶的“小燈籠”,好似點點星光,時隱時現,吸引著小朋友們一起去玩耍,成為夜幕下的一道有趣的風景線。

螢火蟲之所以能在夜間發光,是因為螢火蟲身上有一種能發光的熒光素,這種熒光素隻有在熒光酶的作用下才能發光。熒光素在它的一個腺體中合成,而螢光酶是在它的另一個腺體中合成。合成後的熒光素和熒光酶都分泌到螢火蟲的腹部發光器中,在空氣中氧的作用下,發光器裏的熒光素和熒光酶發生作用,於是便發出光來。

科學家受螢火蟲這種高效發光方式的啟發,模擬螢火蟲發光原理,製成了由電能轉變為光能的螢光燈。

美國科學家受螢火蟲發光的啟示,正在研製一種發光衣服。這種衣服的麵料為夜光纖維。這種夜光纖維麵料,在白天像螢火蟲那樣充分吸收太陽光並儲存起來,等到黑夜時釋放出來。生產這種麵料,通常采用塗層法,即在織好的麵料上均勻地塗上一層或數層具有反射光作用的塗層劑,經過加熱,在麵料的表麵形成一層堅固的薄膜,使塗層和麵料牢固地粘合成一體。這種塗層能改變麵料的性能,使麵料具有防濕、透氣、反射等功能,尤以反射功能最強。將白天吸收的陽光轉化為熒光,這綠瑩瑩的熒光在夜間能讓人們老遠就看見,非常醒目。

盲人穿上這種發光衣服,夜晚過馬路時就能保證行走安全。從事野外探險、地質勘探工作的人穿上這種夜光服,彼此能看得清清楚楚,萬一失去聯係或迷失方向,救援人員也能通過遠紅外偵察儀發現他們,及時給予救助。

另外,國外還研製出另一種反光服裝,它在衣服表麵每平方米內鑲嵌有6000萬個微型玻璃膠囊。在黑暗中,這些微型玻璃膠囊能把100米內射來的光線反射回去。如果人穿上這種衣服,無論從哪個方向射來的光照到他身上,都如同照到從水晶宮裏出來的客人一樣,流光溢彩,亮晶晶的像個晶瑩剔透的玻璃人。

變色服裝

自然界有一種叫做變色龍的動物,它就是能改變身上顏色的蜥蜴。這種變色動物,依靠自身皮下的多種色素塊,能隨時隨地根據需要改變身體顏色,以便捕食和躲避外敵的襲擊。例如當它在沙地捕食時,它的皮膚是黃褐色的;當它進入樹林,又將自己偽裝成綠色的草叢樹杆。

其實,色彩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保護傘”。一些不會隨時變色的弱小動物的身上都有一種天然保護色,以隱蔽身體,使自己免遭凶猛動物的傷害。譬如,一隻棲息在樹枝上的蝴蝶,看上去很像一片枯葉(枯葉蝶)。再如在水中遊動的魚,也會巧妙地利用身上的色澤保護自己,如海水中的鯡魚、金槍魚等,其背脊大多為濃青色、青銅色或黑色,而腹部和魚身兩側大都是銀灰色或白色,當這些魚的敵手——猛禽或凶猛的魚類從上向下看時,魚背的顏色往主與海底的泥土、岩石和水草的顏色混成一片。魚身上各類不同的斑紋,加上暗色的背景,會使魚兒的輪廓不清,天敵難以發現,從而達到隱身防護的目的。

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不少動物能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變化身上的顏色,使自己身上的顏色始終與環境協調一致。就以古巴熱帶森林中成群棲息的彩色蝸牛來說,其外殼輝映著太陽光譜上的色澤,遠遠望去,仿佛是一簇簇開放的花朵。這種蝸牛從一棵樹爬向另一棵樹時,身上的顏色也會跟著變化:有時,蝸牛變得像顆晶瑩的翡翠;有時,又變得像顆瑰麗的紅寶石。在非洲還有一種名叫“花鳥”的小鳥,其色彩鮮豔的羽毛會根據需要而變化。如當它發現尋食的老鷹時,便會落到枝上變成一朵“花”,它的頭很像花蕊,而張開的翅膀則像五朵美麗的花瓣……

小小的動物會利用變色來保護自己,不會變色的人類從中受到啟發,想利用變色服裝來適應氣候的變化,使衣服除了穿著舒適、美觀、大方,同時對身體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