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你痛苦的必將讓你強大95(1 / 1)

第十二章無痛苦無成功,吃虧低頭是福不是禍 6懂得吃虧的人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趨利性,也就是說我們在做決定或者在實施某個具體行動的時候,都是向著為自己謀福利的方向去的,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自己受益。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做出讓步,都不願意吃虧。可是這種趨利性發展到最後往往會成為一種“趨害性”,因為越是不願意吃虧,越是精明算計別人的人,越是容易被人算計,越是容易吃大虧。

正因為這樣,有人說“吃虧是福”,雖然聽起來有些別扭,畢竟吃虧並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吃虧實際上隻是暫時的,它隻是一種暫時的投資策略。雖然眼前是吃了虧,可是隨著你讓利越來越多,別人也會主動為你吃虧,願意和你合作,可以說吃虧實際上更好地把握住了時機,可以為我們贏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多成功的機會。

著名作家鄭淵潔曾經說過:“不懂得吃虧的人是絕對占不到任何便宜的。”隻有善於吃虧,隻有吃得起虧,我們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獲。香港首富李嘉誠就是一個懂得主動吃虧的人,他在生意上曾經給過兒子李澤楷這樣一個建議:“我和別人合作,如果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麼我隻拿六分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李嘉誠在生意場上的寫照,也正是因為李嘉誠吃得起虧,能夠讓利於那些合作夥伴和客戶,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也才能坐擁千億家產而成為中國的首富。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企業家在獲得成功之前,首先應該是一個慈善家。”因為吃虧就是企業家和商人的生意經。

清朝時,晉商聞名天下,當時的山西是中國最著名的富豪集結地,而且他們的生意也遍布全國,有的晉商甚至將生意做到了國外。實際上,從當時的大環境來說,山西的地緣優勢並不十分明顯,這往往會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個死穴,不過晉商很有生意頭腦,堪稱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商人群體。

喬致庸就是當時最有名的晉商之一,而他是靠販賣茶葉起家的。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把生意做得很大,大家都看到茶葉有利可圖,所以很多不法商販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往往會幹出一些故意缺斤少兩的勾當,結果很多人開始效仿,這嚴重破壞了茶市交易。除此之外,這對喬致庸這樣的大商人來說,往往也是致命的打擊,畢竟隨著茶商的聲譽被毀,很多茶農和買家都不願意和茶商做生意了。

為了留住自己的茶農,喬致庸想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主動吃虧。比如他每次去福建的武夷山販茶時,都要求茶農按一斤一兩的標準來製作斤茶,也就是說他從茶農那裏買來一斤一兩的茶葉,然後按照一斤的包裝和價格出售,這樣一來就等於說他每出售一斤茶葉就要損失掉一兩。人們都說商人唯利是圖,哪有讓自己吃虧而便宜別人的道理,如果每次都這樣主動吃虧,還有什麼利潤可圖?

總而言之,家人和朋友都認為喬致庸瘋了,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買賣,這不明擺著自己吃虧嗎?一些同行也取笑他沒有生意頭腦,把利潤讓給別人,簡直就是一個大笑話。可是當其他競爭者都在精明地算計別人時,喬致庸卻仍舊堅持糊塗地做著“賠本”買賣。結果當別人的生意越做越窄時,喬致庸卻迅速積累了足夠的人氣和聲譽,這個時候很多人都主動找到喬致庸做生意,這讓他很快就打通了市場。

數年之後,當初與喬致庸一同出來做生意的夥伴們一個個都在南方掙紮,有的則回到了老家,而喬致庸此時已經北進中原,並最終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實現了自己“貨通天下”的遠大理想。

有些人表麵上看起來很精明,從來都不會犯錯和吃虧,辦起事來也非常到位,可實際上越是精明的人越是難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看上去非常糊塗,常常吃虧的人卻能夠在吃虧的時候收獲更多的利益。

中國有句話叫“盲人點燈,予己方便”,盲人什麼也看不見,卻還要想辦法為別人點燈,這自然是一件吃虧的事情,殊不知點燈後幫助別人照亮前行的路,那麼別人自然也就不容易撞到你身上,而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當一個清醒的盲人。做人不能太精明,更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有時候不妨主動吃虧,讓利於人,先讓別人嚐到甜頭,這樣才有助於建立起更好的合作關係,從而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