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停止時間軌道的轉動,
但要從中覺悟無常的真諦;
我們無法追逐日升月落的腳步,
但要從中認清生命的價值。
212
不滿足的人,找不到安樂椅;
不惜福的人,找不到聚寶盒。
213
超脫榮辱毀譽,就是解脫;
看淡成敗得失,就能放下。
214
嗔怒怨恨,是煩惱的根本;
感恩知足,是快樂的泉源。
2l5
是非心愈明,則修道不成;
好惡心愈明,則事理不契。
216
樹正不怕月影斜,梁正不怕屋瓦傾;
行正不怕人來謗,心正不怕魔來嬈。
217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218
知足者富,貪心者貧,助人者貴,多欲者賤。
219
常懷感恩,較能進步;常能慚愧,較易進德。
220
“學習吃虧”能養德,“人我互調”能慈悲;
“當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樂。
221
交友以無嗔為自在,做人以無癡為清涼,
用心以無相為淨土,修行以無得為涅槃。
222
“清飲食、清呼吸、清思想”三者是衛生之道。
能建立“清淨”的健康觀念,才談得上修身養性。
223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臉上毫無憤怒之相,
這是修身進德之基;
心中常有佛心之事,形體毫無不悅之態,
這是養忍調性之本。
224
心裏不舒服而介意,謂之“氣”,氣生則神傷;
胸中不抱殘而奮起,謂之“誌”,誌立則神明。
225
濫用則多費,多費則多營,
多營則多求,多求則多辱。
226
以慈得愛,以智化愚;
以忍處眾,以戒修身。
227
存好心是——
以真誠心對治虛假心,以忠義心對治奸邪心,
以仁愛心對治殘暴心,以歡喜心對治憤怒心,
以慈悲心對治嗔恚心,以般若心對治愚癡心,
以喜舍心對治慳吝心,以感恩心對治怨恨心,
以知足心對治貪婪心,以虔誠心對治輕慢心,
以清淨心對治汙染心,以正直心對治諂曲心,
以公平心對治褊狹心,以公德心對治缺德心,
以隨喜心對治計較心,以尊敬心對治傲慢心,
以包容心對治怨懲心,以進取心對治放逸心,
以淡泊心對治虛榮心,以光明心對治暗昧心,
以念道心對治世俗心,以善良心對治邪惡心,
以厚道心對治刻薄心,以平等心對治歧視心,
以感動心對治冷漠心,以大願心對治不發心,
以柔軟心對治剛強心,以改過心對治執迷心,
以反省心對治煩惱心,以謙虛心對治高傲心,
以信仰心對治懷疑心,以成就心對治善妒心,
以慚愧心對治無恥心,以禮讓心對治貢高心,
以清廉心對治貪欲心,以原諒心對治爭鬥心,
以清淨心對治肮髒心,以回向心對治狹隘心,
以供養心對冶自私心,以恒長心對治無恒心,
以惜福心對治浪讚心,以忍辱心對治嗔恚心,
以耐煩心對治急躁心,以明理心對治無明心,
以專注心對治散亂心,以謹慎心對治草率心,
以律己心對治縱欲心,以負責心對治懶散心,
以敬重心對治僥幸心,以積極心對治消極心。
228
懂得快樂的人,隨時找機會為人服務,
在服務中享受快樂;
懂得付出的人,隨時找機會為人奉獻,
在奉獻中擁有無限。
229
正常做事,認真負責,謂之智慧;
公事私事,公平處理,謂之正義;
不避艱難,承擔解決,謂之堅忍;
壓抑欲望,淡泊自持,謂之節製。
230
謙衝鮮招忌,忍讓少樹敵,
淡泊無得失,寬容絕恩怨。
231
淡泊寡欲可以養神,
寧靜致遠可以養誌,
怡情適性可以養和,
觀空自在可以養心。
232
有病,可令人注意健康,並且生起道心;
受苦,才知道奮發圖強,並且改善因緣。
233
從勤勞發心之中,既可增長福慧,又可廣結善緣;
從節儉淡泊之中,可以增加財富,也可提升美德。
234
禮佛更要學佛,講經更要讀經;
念善更要行善,修心更要發心。
235
一個人是否能安住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