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懂得給自己定位21(1 / 1)

第三章你不可能做一輩子的天真少女 法國思想家巴斯葛在《沉思者》中作了這樣的自我剖析:“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流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時刻。”

巴斯葛的感歎實際上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感悟,而是提出了一個人生難以回避的哲學話題:如何看待今天,如何把握當下。你的過去有過什麼,你的將來會有什麼,那些都無關緊要,關鍵是看你現在過得如何,可多數人在麵對這個話題時,常常會對當下的生活視若無睹,因為每一天其實都是平凡的、瑣碎的,我們不太容易在這上麵獲得專注度。

女人容易對生活進行幻想,容易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做出理想化的設計,可是無論你有什麼美妙的理想,都不要過度沉迷,理想從來都根植於現世的生活中,存在於現在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無論將來能有多幸福、多出色,都需要做好每一天,需要走好每一步。如果說女人是理想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那麼就需要讓自己更加現實一些,而現實就在當下,就在你所經曆的每一件事上。

艾麗絲·沃爾頓是沃爾瑪超市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女兒,作為零售業巨頭的千金,艾麗絲繼承了父親的商業頭腦和魄力。在大學畢業之後,她曾向父親取經:“我能夠做些什麼,才能達到父親那樣的高度呢?”父親輕描淡寫地告訴她說:“好好幹好今天要幹的事。”一開始艾麗絲不明白父親說些什麼,後來她才領悟到原來父親要讓她重視工作的每一天,因為隻有今天才是未來的最大保證,也正是因為如此,艾麗絲很快成為了沃爾頓家族的頂梁柱,甚至成為了全球炙手可熱的女富豪。

有位經濟學家說過:“任何一個商業帝國的成長都不是建立在未來的估量上的,而是存在於實實在在的每一天之中。”事實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一天無足輕重,須知,脫離了這當下的每一天,羅馬永遠不可能建成。

劉曉妍是一位碩士畢業生,剛從學校畢業的她,並沒有其他初入社會者的那種迷茫,相反地還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擁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前程。對於這份自信,很多同學都表示很羨慕,事實上,她在工作的過程中也並不如意,可是卻總能夠保持非常好的心態,所以每次同學聚會,她都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或多或少會表現出為生活所迫的一份無奈。

盡管如此,她還是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缺點,比如為人比較懶散,沒有太多的緊迫感,常常將工作往後推,這種偏於隨性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她的發展。和她一起進入公司的同事常常會擔心自己在公司裏被淘汰下去,所以時時刻刻都保持謹慎,都努力表現得更好一些,而劉曉妍卻認為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的,根本用不著太拚命。

正是因為過度依賴於自己的感覺以及對未來的自信,每次遇到難題時,她總是尋找各種理由來“勸說”自己:明天可能比今天更好,明天還有大把的時間,明天還有大把的機會,明天還有新的辦法,她也承認自己所信奉的法則就是“明天會更好”。這種理想主義實際上成為了她工作上最大的絆腳石,因為把目光放得太遠,她漸漸脫離了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狀態和工作質量都和別人差開了一大截。沒過多久,她就被公司辭掉了,理由是上進心不夠,有糊弄日子的傾向。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還沒有實現美好的理想,就失去了繼續奮鬥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