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懂得給自己定位18(2 / 2)

某一次,她擠上公交車,準備對乘客下手,可是突然發現有人在動自己的包,依靠本能和職業性的靈敏度,她斷定有人在打自己的主意,於是偷偷瞄了一眼,結果發現動手的是個衣衫破舊的小男孩。也許是出於職業上的好奇心,米娜一下子來了興趣,她沒有立即拆穿孩子的把戲,反而小心翼翼地跟著孩子下了車。

依據經驗,她覺得肯定有人在背後操縱孩子,不是閑散的青年就是孩子的父母,於是就偷偷跟著孩子。可是孩子並沒有將錢藏起來,而是非常自然地來到食品店中,用這筆錢買了一大堆的食物。米娜感到很奇怪,於是就跟著這個粗心的男孩回了家,當然那隻是一個破敗的老房子,房子的一角甚至已經開始坍塌。米娜躲在窗戶外,然後看到了讓自己震驚的一幕:破敗房子裏一無所有,隻有雜草和破布袋,而袋子下麵躺著3個僅僅隻有三四歲大的孩子,那個男孩把食物一點點分發給他們,而自己卻安靜地坐在一旁挨餓。

米娜一下子明白過來,這是一個照顧弟弟妹妹的可憐孩子,米娜的心被觸動了,也許是一時衝動,她從口袋裏拿出剩餘的錢,然後丟進了窗戶,在男孩追出來之前立刻逃離。回家之後,男孩一家的形象始終在米娜腦中徘徊,第二天,她再次去了那個地方,然後悄悄留下了食物,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她像著了魔一樣每天都去資助這些孩子,轉而對慈善發生了興趣。

後來,她成了著名的慈善家。而當她年老時,坦誠地對記者說出了自己年輕時不堪的經曆,並講述了這個故事,她回憶說:“在此之前,我從未對偷盜表現出任何的愧疚,也沒有真正對任何受害者表示過同情,我總是在想也許自己比別人更加冷酷無情。可是在那一刻,我對自己的偷盜行為從未有過那樣的厭惡感,不僅如此,我發現了自己竟然也具有同情心。”事實上,因為小男孩的事情,米娜金盆洗手不再偷東西,轉而默默地幫助流浪兒童,終於在另一份職業中展示了自己最美好的價值。

我們常常會被生活誤解,但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被自己固定的形象誤解了,可以說對自己的無知導致我們價值觀、人生觀的偏轉,可是當你嚐試著抹掉身上的浮塵,就能夠發現那個透亮的自我。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如戲。可是人生不僅僅是一場戲,也不僅僅是在演戲,走下舞台,褪去戲服,我們還是應該告訴自己:這個不是原來的我,不是最完整的我,我還能夠展示出另一麵。有個作家說:每個人都是需要拚湊的,人生每走一步,就越能夠接近生活的真相,那就是你自己。

佛家常常講究修行,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尋找自我,他們要參透世間萬物,但首先要懂得參透自己。女人也要注意去參悟自己,去準確定位自己,去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做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想自己真正願意去想的事,努力去挖掘自己的內心,隻有了解內在的那個未知的自己,隻有盡可能找到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麵,才能夠展示自己全部的魅力,才能夠逐步去完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