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浩同樣非常了解這個國家的曆史:“非常有趣的是,國王本人並沒有訪華,幾乎所有訪華活動都是有公主代表,這一招實在是太高明了。東南亞國家大都對華夏抱有本能的敵意,如果T國跟華夏走得太近,很容易在本地區被排擠。於是,國王通過公主鞏固跟華夏的關係,自己卻不去華夏訪問,似乎雙邊關係還保持著一段距離,這樣對華夏抱有敵意的國家也挑不出來什麼毛病。”頓了一下,蒼浩又道:“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T國有著得獨厚的國際條件,跟東西方兩大陣營關係都非常好。但能把外交玩得這麼明白,這一位確實是政治高手。”
“接下來,國王通過各種方式不斷讓利於民,推行各種政策造福社會,漸漸地就收攏了民心。結果,王室在T國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地位遠遠超過之前的幾位國王,紙麵上的國王變成了真正的實權國王,連王家軍也不得不屈服於國王的權威了。過去王家軍連國王都敢刺殺,如今國王隻需要上幾句話,就可以讓一個手握重權的將軍狼狽出逃海外……”吐了一個煙圈,嚴月蓉緩緩道:“國王鞏固自己地位的過程,就是從王家軍手裏不斷奪權,依仗的則是民意。這也就是,國王必須重視民意,如果民意要求全國肅腐委員會繼續工作,國王也不能不屈服。”
嚴月蓉確實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不過出來的東西還不是很全麵,其實T國王室跟華夏本來就有扯不清的關係。
卻克裏王朝之前是吞武裏王朝,而吞武裏王朝的開創者是一個叫鄭信的華人,十八世紀時,鄭信統一T國,擊退緬甸的侵略,成為T國第四位統一國家的國王。後來,宮廷內部嘩變,鄭信被親信所殺,當時手掌重兵的卻克裏將軍回師,敉平叛亂之後開創了卻克裏王朝。
曆史記載在這裏有分歧,有的記載認為,其實鄭信正是被卻克裏所殺。
無論如何,畢竟卻克裏取代了吞武裏王朝,建立了卻克裏王朝,隨後卻克裏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獲得其他國家的承認。先前蒼浩跟樸正金的交談,曾經提到過政
權的合法性問題,可以,卻克裏就是想要給自己爭取合法性,於是上書當時的華夏清廷,自稱是鄭信的兒子,華夏名字為鄭華。
爹死了,財產和權力自然應該由兒子繼承,這樣一來卻克裏就具備了建立王朝的合法性。清廷相信了卻克裏的法,冊封卻克裏為暹羅國王,卻克裏由此獲得了合法性。
由於這段曆史的緣故,T國王室保留著漢姓“鄭”,卻克裏王朝的每一任君主,都有一個以鄭為姓的華夏名字。事實上,卻克裏王朝是地道的泰族,或許有一些華夏血統,但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華人,但如果大家在百科查詢該國每一位君主,會發現都有一個華夏名字,原因正在於此。
蒼浩問嚴月蓉:“那麼如何發動民意呢?”
“馬上讓全國肅腐委員會把欽拉瓦抓了,然後發布新聞發現王家軍有重大腐敗罪行,把事情得越嚴重越好……”頓了一下,嚴月蓉提醒:“季海龍的兄弟季海成,不就是媒體大亨嗎,這個時候可以派上用場,權力在媒體上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