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戰爭,就是一堆冰冷的數字(2 / 2)

鮮於彬立即點零頭:“我馬上彙報給總統!”頓了一下,鮮於彬補充道:“即便是從我個人角度出發,也要盡全力阻止M國發射函,我決不允許函在我們三千公裏錦繡江山爆炸!”

事實上,M國決定進行先發製人核打擊的時候,通報了青瓦台方麵。

M國做出這個決定倒也不是貿然,而是經過了充分考量,還有精密的計算。如果進行常規戰爭,很可能麵臨北高麗方麵的核打擊,最後將會導致上千萬人死亡,戰爭費用和戰後重建超過三萬億美元。如果進行先發製饒核打擊,直接摧毀北高麗的核武裝和軍事力量,就隻需要花費三千億美元,至多不會超過一百萬人傷亡。

很多時候,戰爭,就是一堆冰冷的數字,對政客們來哪一個數字更加有利,就做出哪一種選擇,除此之外的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

單單從理論上分析可以這麼,M國的這個決定沒太大毛病,用最低成本打贏一場慘烈戰爭,盡量降低了己方的付出和傷亡。隻不過,這個沒毛病是針對M國自身而言,M國並沒有考慮會對其他國家造成什麼影響。函會對北高麗百姓構成什麼樣的長久影響,核汙染是不是會擴散到華夏,這些全都是後話了,並不是M國眼下考慮的。

函這個東西最可怕之處在於,並不是炸過之後就炸過了,造成的影響可能持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千萬不要簡單的把函當成威力很大的*。

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將會長久存留在空氣、土壤和水源當中,而且還會因為各種原因向其他地方轉移。尤為重要的是,核汙染的擴散範圍,要遠遠超出函實際爆炸範圍,對人體產生極大的負麵影響,假如汙染了水源和糧食同樣會侵害人體,造成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當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整個歐洲都受到了影響,直到過了許多年之後,還有人因為核輻射生下畸形兒。

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對使用函非常謹慎,可以,M國這個決定非常大膽,同時枉顧基本的壤主義。

問題在於,如果M國不這麼缺德,函就會扔到M國自己和南高麗的頭上,到時需要蒙受這種慘痛的就是M國和南高麗。

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M國使用函是打擊北高麗的軍事目標,當然主要是核設施,以及指揮機構。

如果是北高麗使用函,那就不一定往哪扔了,由於北高麗的技術非常落後,不可能讓函做到精確打擊。真正有價值的目標往往非常,北高麗沒有辦法直接擊中,隻有直接丟到城市去造成重大傷亡,瓦解M國和南高麗的鬥誌,事實上,這兩枚函就是衝著漢城市區而去,這也就是為什麼北高麗的函要更加危險。

青瓦台的態度就像鮮於彬一樣,不希望函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爆炸,因而強烈反對。也正是在雙方僵持過程當中,金鬥賢搶先一步發射了函,本來M國想要先發製人,結果這會兒變成了反擊。

也正因為金鬥賢發射了*,南高麗方麵有些高官轉變態度,轉而支持M國進行核還擊了。

族情感雖然重要,三千裏錦繡江山同樣重要,然而麵臨自己時刻被函轟成齏粉的危險,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自保。

不管函會把北高麗炸成什麼樣,也不管華夏這邊是不是受到波及,反正先要確保南高麗不會遇到核襲擊。

鮮於彬給青瓦台打去電話,這個電話打得非常及時,服了總統。

於是,總統要求M國取消核還擊計劃,M國方麵不同意,這個時候,總統做出了一件非常有氣魄的事情,那就是收回了南高麗軍隊的指揮權。

這些年來,南高麗一直試圖實現國防自主化,本國軍隊有本國自己指揮,並且為此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總統在這個基礎上,直接要求本國軍隊向青瓦台效忠,脫離M國的指揮,而且不再向M國提供任何後勤支援。

這樣一來,雙邊關係麵臨破裂,M國和南高麗之間的盟友關係,眼看就要瓦解了。

M國軍隊在高麗半島,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就是確保南高麗的國家安全。眼下南高麗根本不需要M國了,M國在高麗半島就變得非常尷尬,人家不跟自己玩了,總不能自己和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