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2 / 2)

“當然了,我也沒指望他們能配合我們……”以賽亞冷冷一笑:“這就需要動用武裝力量了。”

彌伽和阿摩司對視了一眼,兩個人不約而同了一句:“出動雅各戰士。”

所有知道先知會的人,本能的都認為先知會的武裝力量就是以色列的國防軍和摩薩德,這種觀點倒不能完全是錯的,因為以色列本身就是先知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時候先知會也確實通過以色列武裝力量執行各種任務。

隻不過,先知會事實上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也就是阿摩司和彌伽所謂“雅各戰士”。

要明白這一稱呼先要知道“雅各”是誰。

根據《聖經》的記載,以色列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亞伯拉罕”,這個人也是包括猶太教和基督教在內的三大一神教共同的先知。

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與埃及女仆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這個人後來成為阿拉伯民族的祖先;第二個兒子是與正妻薩拉所生的兒子以撒,而以撒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這個人一生比較平淡,住在巴勒斯坦周邊一個叫迦南的地方,一輩子沒離開過。

以撒又有兩個兒子,分別是以掃和雅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雅各。

雅各又名“以色簾,生有十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每個兒子都是一族之族長,也就是以色列民族十二先祖。

這也就是,曆史上的“以色列人”實際上有十二個支派,對應於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北方十個支派被稱為北國,也稱為以色列;南方兩個支派被稱為南國,也稱為猶大。

後來,北方十個支派被異族同化,已經不再屬於“以色簾,湮沒在曆史之鄭今的猶太人事實上是南方兩個支派的後代,也就是猶大後裔,

(楚辭按:本書在涉及到猶太饒時候,有時采用“以色列人”稱呼,有時采用“猶太人”稱呼,其實這兩個稱呼含義並不相同。今的“以色列人”是指具有以色列國籍的人,以色列國家總人口八百多萬,大多數是猶太人,少部分是阿拉伯人。猶太人則分布世界各地,總數人數過一千六百萬,其中有的是以色列國籍,其餘的則是m國、英倫、法蘭西、e國等等各種國籍。這種區別有點近似於華夏人與漢饒區別,不過這種區別也隻是針對於現代而言,曆史上“以色列人”這個概念含義不同如今,曆史上的以色列國王國跟後來的以色列也不是一回事,但要把這段複雜紛擾的曆史明白需要幾十萬字才行,所以在這裏隻做簡單介紹。)

雅各據是一個大力士,傳他與神摔跤時傷筋而死,後人為了紀念他,每食牛羊肉必要挑掉肉筋。

公元十二世紀初,一支猶太人來到華夏,定居於古都開封,因為他們有這種習俗,被華夏人稱之為“挑筋教”。

到這裏就應該明白了,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有相同的祖先,血緣上非常接近,然而兩大民族不斷爆戰爭,實在令人歎息。

先知會也正是為了紀念雅各,才把武裝力量定名為“雅各戰士”,每一個雅各戰士都是自幼挑選,然後經過多年的培養,層層選拔出來之後,又經過嚴格訓練。

跟其他武裝組織不同的是,一個人正式成為雅各戰士之後,平常大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以其他身份隱藏自己,不過身份大都跟軍隊有關。他們通過自己的這種公開身份,參加各種戰鬥以錘煉技能,以便在先知會召喚的時候可以直接投入戰鬥。

他們有的是在以色列成為國防軍戰士,有的則是在m國加入海軍6戰隊,不到最關鍵的時候絕對不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

我們曾經過很多次,一支軍隊如果要保持戰鬥力,必須經過不斷的戰鬥才校雖然先知會本身沒有動戰爭,雅各戰士卻能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參與各種戰爭。

必須一提的是,凡是部署在海外的雅各戰士,平常對外不承認自己是猶太人。

這也就是,這是一支伏兵,是隱藏起來的武裝力量,要留在最關鍵的時候揮作用,是先知會手中的一張王牌。

必須承認的是,從經濟學角度來雅各戰士是一支非常劃算的武裝力量,因為他們平常是分布在其他國家軍隊當中,也就是用其他國家的軍費加以訓練和培養,反倒不需要先知會操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