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
內容:味辛苦酸。大熱大毒。砒霜尤烈。入手足太陰明陽經。功專燥痰。作吐藥療痰在胸膈。除哮截瘧。外用蝕敗肉。殺蟲枯痔。信州者良。衡州次之。生名砒黃。煉石砒霜。錫之苗也。故錫亦有毒。以大棗一個去核。將砒霜放入少許。用線紮緊。瓦上焙焦。研細末。瓷瓶收貯。專塗牙根癢爛神效。名砒棗散。畏羊血冷水綠豆。
【青礞石】
內容:味甘鹹。入足厥陰經。功專利痰止驚。得硝石赤石脂治一切痰積痼疾。得焰硝治驚風危證。得焰硝大黃黃芩沉香名滾痰丸。氣弱血虛者忌。
【花蕊石】
內容:味酸澀氣平。入足厥陰經。功專化血為水。止金瘡出血。下死胎胞衣。及胎產惡血血暈等症。有花蕊石散。多服損陰血。研水飛用。一名花乳石。
【石燕】
內容:味甘涼。入手足太陰少陰陽明經。功專利竅行濕熱。治諸般淋瀝。月水淋濁。赤白帶下。腸風痔。眼目瘴翳。或煮汁。或磨汁。為末水飛亦可。
【石蟹】
內容:味鹹寒。入足厥陰經。功專治青盲目翳。得羚羊角決明治肉攀睛。若喉痹腫痛。
以石蟹磨汁飲。並塗喉外。醋磨敷癰腫。
【食鹽】
內容:味鹹甘辛寒。入手足少陰太陰陽明經。功專潤下軟堅。笑不休症。鹽炒赤煎沸飲之即止。體如蟲行。癢不可當。煎浴良。洗目去風。凡痰嗽哮證血病消渴及水脹俱大忌。
【戎鹽】
內容:味鹹寒。入手足少陰太陰陽明經。功專助水藏。益精氣。得杜仲補骨脂補肝陽。得川椒明目。一名青鹽。
【凝水石】
內容:味辛鹹大寒。入手足少陰太陰陽明經。功專治時氣熱盛。口渴水腫。亦各寒水石。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
【元精石】
內容:味鹹寒而降。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正陽丹用治傷寒壯熱。來複丹用治伏暑熱瀉。
【樸硝】
內容:味苦鹹性降。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逐腑積聚。得大黃直入大腸。滌垢通經墮胎。芒硝經煉稍緩。能柔五金化七十二石為水。生於鹵地刮取煎煉在底者為樸硝。在上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置風日中消盡水氣。輕白如粉為風化硝。大黃為使。
【火硝】
內容:味苦辛性升。入手太陰經。功專破積散堅。得僵蠶冰硼吹喉中治喉痹。
【元明粉】
內容:味辛甘鹹冷。入足陽明經。功專去胃中實熱。蕩腸中宿垢。得大黃止瀉痢。無實熱而胃虛者禁用。忌苦參。
【砂】
內容:味鹹苦辛熱有毒。入手足太陰足陽明經。功專消食破瘀。治噎膈症瘕。去目翳肉。若鼻中息肉點之即落。懸癰卒腫。砂五錢。綿裹含之。咽津即安。但能爛五金而化心為血。不可輕用。出西域火焰山者佳。
【硼砂】
內容:味甘鹹涼。色白質輕。入手足太陽陽明經。功專除上焦胸膈痰熱。治喉痹口齒諸病。能柔五金。去垢膩。治噎膈積塊結核肉目翳骨哽。製汞啞銅。證非有餘不可輕用。
【硫黃】
內容:味酸。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功專驅寒燥濕。補火壯陽。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治陰毒傷寒。烏五味合硫黃敷婦人陰脫。能化五金而幹汞。畏細辛醋血。番舶者良。
【白礬】
內容:味酸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吐痰解毒。得黃蠟解一切腫毒。暑天痧症。昏迷瞀亂。急含少許或衝服立愈。得川鬱金治癡疾。多食損心肺傷骨。甘草為使。畏麻黃。惡牡蠣。
【綠礬】
內容:味酸涼。入手太陰陽明經。功專燥濕化痰。解毒殺蟲。利小便。消食積。醋調咽汁散喉痹。蒼術二斤米泔浸。黃酒麵曲四兩。炒絳礬一斤。醋拌。曬幹入瓶。火為末。醋和丸酒下。治木克土。心腹中滿。或黃腫如土色。名伐木丸。赤名絳礬。未者亦名皂礬。
不可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