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破城的希望(2 / 2)

管仲拱手一拜:“陛下仁厚!”

項羽沒有說話,一個君王如果真的仁厚的話,那就一定是一個昏君,而真正賢惠的君王,從來都不會是仁厚的君王。

管仲拿出來了一個非常徹底的發難,普通士卒完全就沒有計算,畢竟這是從囚徒之中挑選出來的士兵,在上位者眼中,完全就不把這些人真正當做人來看。

最為上位者,他們真正看中的是最後的補償。

秦地民風彪悍,扶蘇抽掉的人手,定然是從內史郡、漢中郡這些地方抽掉,這地方的囚徒多為老秦人。

也就是這個年代常說的關中之地,而並非是後世所說的關中之地,這裏的關,就是函穀關,後世的則是山海關,完全不一樣的說法。

關中多豪傑,就算是囚徒也是一樣,到了戰場上以後,奮勇殺敵者更是不計其數。

在正史上,秦國統軍大將章邯當初便是籌集驪山囚徒幾十萬之中,擊潰了周文、吳廣的起義軍,然後又圍困邯鄲,幾乎將關東義軍打的陷入絕地之中。

可見這就算是囚徒,隻有身披甲胄,手持利刃,不一定就是沒有戰鬥力的。

兩軍可以損失校尉名額最多為兩人,然後就是部曲長,可以損失的名額最多為五人,偏將軍五人,往下就是千夫長,千夫長最多損失的名額二十人,剩下的事二百五十人長,到這裏名額一下就擴大,可以損失五十人。

至於百夫長,可以損失一百五十人,最後就是什長,擴大到了兩千人!

補償也是有區別的,如果是校尉損失超過這樣一個數目,那就需要割讓一座城池作為補償,割讓的城池必須是兩國邊界上的城池,不應是要非常險隘的關口,這個倒是有很大的選擇。

部曲長割讓二十裏土地,千夫長割讓十裏土地,再往下就是二百五十長,割讓五裏土地,至於百夫長,卻隻是值得兩裏土地,然後就是普通的什長,隻是值得一裏地。

人命如果真的用土地來衡量,也算是作為對於人最好的尊重,至少管仲自己就是這麼想的,他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有的人死的時候,連方寸土地都沒有,死屍都不能被這個世間所容納的,也照樣是有很多。

文案在寫好了以後,交給楚國之中所有校尉以上的武將認真看過,基本上得到了一致通過,最後落在了項羽麵前,項羽親自提筆抄寫了一遍,這算是寫了一封親筆書信送到秦國去。

扶蘇對於管仲的計策也表示吃驚,尤其是看到這一封文書的時候,心中先是震怒,然後是沉默,最後又重新拿起來認真研讀,在腦海中回想著整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