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人心之歸向(1 / 2)

這話說的很中肯,如果楚國的國力沒有和秦國在伯仲之間,秦國皇帝贏扶蘇也就不會那麼忌憚楚國,認為秦國在沒有做好衝鋒的準備之前,絕對不能貿然發動滅楚之戰。

“我朝可曾戰敗於秦?”管仲繼續問道。

項伯道:“不曾。”

“那為何項公以熊氏楚國比我皇帝之楚國?”管仲這才發作,聲色俱厲:“我皇帝開創楚國盛世以來,對外兼並戰爭每戰必勝,吞並巴蜀二郡之戰,熊氏楚國那些君王誰能及?”

熊氏楚國說的是前楚國,因為國君以熊為姓氏,所以稱之為熊氏楚國;如秦國國君為嬴姓,也被人稱之為贏秦之國。

“這--”項伯麵有愧疚之色,這一點他卻還真的是沒有想過啊。

已將乘勝追窮寇,管仲之前裝了半天的孫子,這時候自然不會停下來,他擲地有聲:

“所以說,將熊氏楚國比之於我皇治下楚國完全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不可同日而語之;且夫魚俱羅等人戰敗,與他們幾人有什麼關係?我皇派遣魚俱羅為大將,協助晉國駐守疆土;從當時的情報來看,秦國糧草被燒,內有武軍候子受作為內應,欲殺秦國皇帝贏扶蘇而自立。

試問諸位在場的文臣武官,如果有殺掉贏扶蘇的機會,你們會放過嗎?當然不會!魚俱羅自然欣然領軍跟隨晉國大軍前往攻取安邑城,本想著有武軍候子受接應,定然大事可期,誰知道這竟然是一個欺天瞞地的上等計謀。

晉國折損十萬大軍,國中上將軍英布、玄燁、鼇拜,趙匡胤等人盡數折損於疆場之上,此乃是不可逆轉之局麵;然而卻不是魚俱羅等人的過錯,乃是晉國皇帝呂布判斷失誤,這才導致我國將軍魚俱羅等人身陷敵國重圍之中。

臣以為魚俱羅是乃是忠義之士,有為皇帝死戰之心,如果就因為市井之中的流言而放棄這樣一位將才,那不僅僅是我大楚國的損失,更是會叫天下英傑寒了心啊!”

項伯聽到這裏,才發現自己竟然被管仲給繞了,正要張口說話,卻被管仲搶先一步:

“六城固然重要,然而臣聽聞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臣並非是在妄言我朝朝堂之上的武將無謀無勇,相仿皇帝很清楚,我朝人才濟濟,文治武功強盛到了極點,但魚俱羅之勇猛,皇上比老臣更加清楚。”

“最重要的是,我朝並非是與秦國作戰戰敗割地求和,而是我朝為了終於我國的忠勇之士而割讓土地,臣聽聞古之周公吐哺,則天下歸心!今日我皇如以六城方圓數千裏之地換魚俱羅等一幹將士回國,我大楚國必定人心凝聚,萬眾一心也絕對不是再是放在嘴上說說的話。”

管仲說完以後,上前三步走,珍重行大禮叩拜項羽:“吾皇三思!”

“皇帝不可啊!六城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左相範增經略多年,那也是他畢生心血所在啊!”項伯當即走上前去,沉重跪拜下去。

項羽心緒亂如麻,兩人說的都對,這一下就看自己如何去取舍了。

“報--”

一聲局促的聲音回蕩開來,侍衛從大殿外快步走了進來,拱手拜道:“啟奏皇上,皇城外有一人喚作薑鬆,自稱是魚俱羅之好友,前來求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