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想法就很簡單了,也把蜀國的戰略意圖看得非常清楚,直接給李世民回信,自謙的說說自己德行淺薄,王方圓五百裏,便已經是極限,不足以稱尊天子製衡四方,但是卻願意在蜀王稱帝的時候,派遣使者前去祝賀之類不痛不癢的話。
天下列國的反應個不一樣,像是九江王韓信這樣直接拒絕的,卻還是很少,大部分人都和周瑜一樣,持著觀望的態度,等到李世民先稱帝,然後看秦國的反應做事情。
時間一晃就到了秋天,秦國再一次去取得豐收,朝廷上下所有的奏折全部都是報喜的。
皇帝樂得嘴都合不攏,在朝廷上大笑著說道:“此乃是諸位愛卿努力的結果,朕決定在秋收結束的時候,設宴慶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法正率先拱手道:“臣附議!”
“臣附議!”
“附議!”
“……”
這時候,眾多大臣都紛紛站了出來,表示讚同。
秦國現在主要的糧食已經從傳統的粟米變成了水稻、馬鈴薯、玉米、大豆、大麥小麥等等主要糧食作物,比起以前的粟米來說,不僅口感極好,而且常量非常高。
沒有多長時間,倭郡郡守陳子昂的奏折也到了,朝廷移民過去,也趕上了栽種水稻的季節。
事實證明,倭郡的水稻土也非常適合栽種水稻,陳子昂請求嚐試栽種、馬鈴薯、玉米和大豆這幾種糧食作物。
在奏折中,陳子昂表示倭郡的現在無戰事,請求更多移民,也請求皇帝給剛剛移民過去的百姓免除賦稅。
這樣可以更加積極的調動百姓開荒的念頭,倭郡現在雖然是一個郡,但是人口卻還很少,甚至在春秋兩季開荒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居住在原始叢林之中的部落。
倭郡需要很多有些學識的人,傳授他們中原話,用不了十多年時間,整個倭郡上下就會徹徹底底變成另外一個中原。
同時,在奏折中陳子昂也也指出了倭郡的不足,缺少煤炭、鐵礦、銅礦,如果想要在倭郡發展這些的話,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尋礦,陳子昂也希望朝廷可以派遣相應的人才前往。
總而言之,那是一片有待開放的土地,有望成為大秦的另一個糧倉。
扶蘇大筆一揮,直接從吏部劃五百多新考上的官員前往倭郡去。
現在朝廷正是用人的時候,每年兩次科舉考試,也算是比較頻繁了。
皇帝想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把整個大秦國的國力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自然就需要很多讀書人來協助他治理天下。
隻是誰都沒有想到,皇帝的詔書剛剛發下去,那些新晉的官員就聯名上書,以北方草原乃是曆朝曆代最大威脅為由,鬥膽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他們願意到北方草原上曆練,為大秦治理好北方草原,至於那一個海外島嶼,又能有多少人口供給中央物資和收稅?
言外之意就是說那島、國實在是不值得皇帝如此重視。
扶蘇來自於後世,自然知道值不值得重視,曆代以來華夏政權強大起來的時候,那島嶼上的倭國就會送來降表,表示心甘情願的臣服在中原王朝之下,還請求中原王朝的皇帝加封倭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