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賴掉無數糧草(1 / 2)

“漢中城以前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南鄭,是漢中最大的城池,也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當年朕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比你還小幾歲呢。”扶蘇在城樓上,一邊走,一邊對著身邊的贏無敵說道。

贏無敵道:“父皇當年來的時候,走的是子午道?”

“沒錯!”扶蘇笑道:“每年開春以後,我第一個來的就是漢中、巴蜀,這裏的天氣不比內史郡,濕熱難以忍受,更別說還要穿著禮服,會見各地的官員,還有郡守。”

現在回想起來,扶蘇實在是想不明白,正史上的扶蘇心裏究竟是怎麼想的,始皇帝能把這些事情全部都交給他,但是到了最後,嬴胡亥弄了一個假的詔書給他,他竟然真的信了。

“陛下!項王差人來求見陛下,現在已經到了城主府中!”

一個武將走進了,拱手說道。

扶蘇轉頭一看,正是李由。

當初李由也李存孝一樣,都是領軍回救鹹陽,隻不過這段時間,都已經趕到了漢中城。

扶蘇點了點頭,邊走邊問道:“鹹陽那邊怎麼樣了?”

“回稟陛下,秦王一切做的很好,就是朝中那些老臣,都挑不出什麼問題來,皇太後和先皇安葬在一起,重新壘了一座山,作為墳頭。”

“嗯,知道了。”扶蘇響起鄭夫人來,心中又是一陣酸楚,贏無敵看著父皇眼睛發紅,立刻向著李由問道:

“李將軍,當初我們從陳倉道過來的時候,很是難走,不知道現在後邊有沒有派人過來修繕了?”

“王爺放心,我父已經征調蜀國的降卒一共兩萬五千餘人,前來修繕棧道,最危險的幾處,已經擴寬了,最多半年時間,就可以車馬行走。”

這年頭城牆上邊可以跑馬踢球,棧道的寬度也是非常恐怖的,李由說可以車馬行走,卻不是誇張之言,乃是確有其事。

“甚好,這件事情要快點做下去,漢忠臣有不少的糧草,你代為轉告你父李斯,不用從秦地征調糧草。”扶蘇笑了起來:“要是朕沒有猜錯的話,他是不是已經想著去章邯軍中去要糧草了?”

李斯做什麼事情,李由自然還是清楚的,聽到皇帝的話,立刻苦笑道:“陛下一猜即中,我父確實是無奈,隻有到章邯軍中去打欠條。”

“虧他以前也是帝國丞相,竟然也做得出打欠條這樣的事情來。”扶蘇笑罵了一聲,這時候已經下了城樓,眾人上了馬匹。

“你父親多次上書京城,建議重回鹹陽,鹹陽有崤山之堅,金城千裏固若金湯,但是京城乃是苦寒之地,雖然有以前燕國留下的一些東西,但是始終都比不上鹹陽,你怎麼看?”扶蘇隨口問道。

李由便道:“臣以為,臣父所言極是!”

“說來聽聽!”

“諾!”李由道:“京城之地,如果定都的話,主要是可以防止被北邊的遊牧政權南下,但是現在北邊的匈奴憂患和胡人憂患,都已經被皇帝解決,所以定都京城,已經不再具有這種政治目的。”

“但是居於鹹陽,就不一樣了,皇帝可以雄踞天下,相仿先皇兵出函穀關,吞並天下,席卷宇內包囊四海八荒,此乃是天下大勢。”

“父皇,兒臣倒是覺得在京城好!”贏無敵聽著,頗為不屑的說道。

扶蘇目中露出奇色:“無敵兒,你有何說道?”

“父皇,這倒不是兒臣說的,而是有一次聽秦檜侍郎說的。”贏無敵拱手道:“秦侍郎說,定都京城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直接監管北邊草原,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那一位雄主可以把草原長久的控製住,而且前朝……”

“有什麼不敢說的?”扶蘇微微皺眉:“直言!”

“諾,是兒臣錯了。”贏無敵繼續道:“而且前朝有一個傳言,說皇祖父曾經找到高人為大秦側國運,那人說亡秦者胡,所以皇祖父這才派遣蒙將軍另三十萬大軍北征,擊潰匈奴,奪取河套地區;隻是後來天下人都說亡秦者胡亥,而並非北邊的胡人和匈奴人。”

“但是秦侍郎認定,北邊的草原會成為最大的隱患,他說大秦的帝王,可不是人人都有父皇這般魄力與手段,能掌控匈奴人和胡人這樣的民族。”

扶蘇隻是笑了笑,說:“這個馬屁拍的不錯,李由你說呢?”

李由身份遠比不上秦檜,自然不敢非議秦檜,隻是道:“臣還是覺得,鹹陽才是王霸之地,請陛下三思之。”

說話之間,已經到了郡守府,扶蘇隻是道:“這件事情容後再議,就算是要遷都,也不急於這一時半會,至少要等到趙國覆滅以後,這北邊才能得到安寧,那時候遷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