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實行耕戰製度(2 / 2)

校尉退了出去,前去找狄青。

正在下邊伺候著的賈詡含笑道:“陛下處理政務,也是越來越高明了,文和欽佩不已!”

扶蘇淡淡一笑:“文和實在是太謙虛了,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你來提點的。”

賈詡側身道:“陛下言重了,這本就是作為臣子分內的事情。”

“至於等會王陵到這裏,能不能說服王陵歸降,卻還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

“臣雖然不敢說百分百勸說王陵,但是卻也是有些把握的。”賈詡道:“臣聽聞那王陵比劉邦還年長,現在算來,差不多應該是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陛下仔細想一想,王陵這半年歲的老人,最擔心的是什麼?”

扶蘇一聽,聯係著之前的事情,立刻就明白過來了,這個年歲的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無後啊!

難怪王陵回到沛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詢問王忌的事情,這擔心的無非就是自己的獨子王忌。

“希望王陵能歸順大秦,朕不願意費盡心思來對付一個老人。”扶蘇忽然有些感傷的說道。

賈詡拱手道:“陛下心胸廣闊,然而天下賊人亂國,正是想要利用陛下寬闊的心胸。”

扶蘇搖了搖頭:“不管王陵歸不歸順,都不用殺了他,將他軟禁起來就行了,多他一個人,大秦不會因此而滅亡,少他一個人,劉邦也不會因此而減少考幾分力量。”

賈詡聽了,想要說一些話來勸阻扶蘇,但是卻有硬生生把嘴裏的話咽了下去。

想想也是,隻是一個敗軍之將王陵而已,如果他實在是不識時務的話,囚禁他一生一世,雖然是活著,但是卻也不見得是一件舒坦的事情。

“陛下仁慈,臣今日方才知道,實在是慚愧!”賈詡拱手道,這一次是發自肺腑的。

扶蘇笑了笑,拿起手中的奏折,道:“你給朕的八條國策,其中一條是效仿先帝爺,把這個漢地的豪傑全部都遷到沛城中來,本來朕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不過現在看來,卻又有了一些想法。”

賈詡立刻打起精神來:“這樣做,是為了瓦解這些豪傑的地方勢力,當初陳勝吳廣造反的時候,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因為得到了地方上豪族的支持,始皇帝有雄韜武略,當年遷關東豪傑盡數到鹹陽,乃是安國之策。

臣今日裏的做法,便也是為了安漢地,隻要漢地豪傑全部都遷移到了沛城來,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陛下沿襲周代分封製度,將來有一王坐鎮於此處,定然可以震懾旱地豪傑,護衛我大秦江山萬萬年。”

“隻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王陵此人當初就是漢地豪傑的首領,他在這些豪傑中,威望極高,如果他歸順我朝的話,這些人又該如何趨勢?”

“以法度嚴明。”賈詡正色道:“自古以來,恩義都在高官厚祿麵前,都顯得很單薄,像是俠客豫讓那樣的人物,之所以被人們所敬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世間的人都做不到豫讓那般,所以陛下隻要一厚祿高官應對這些豪傑望族,到時候人人心中都念著陛下的恩情,誰還會在乎一個已經失去了勢力的王陵?”

扶蘇聽了,思量起來,自古都有人走茶涼這種說法,人情寡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其中有一家,名為縱橫家,鼓吹的就是人要追求功名利祿,蘇秦張儀兩人的遭遇,就已經把這個人情寡淡說的很清楚了。

扶蘇兩世為人,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賈詡趁著說道:“尤其是這些名門望族中,大多有居家之餘糧,我朝沿襲下來的耕戰製度,應該繼續保持,不再隻針對於老秦人,像漢地這樣的地方,已經完全在我朝的控製之下,也可以實行下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掉我朝糧食的壓力。”

所謂之獎勵耕戰,是分成兩個部分的,第一是戰,第二是耕;戰,自然是在戰場上便取得勝利,砍下人頭,便可以換取軍功,獲得爵位,從而從一介白身,變成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將士們於疆場之上廝殺。

第二個耕,那就是尋常百姓家中,你想要獲取爵位,又怕上戰場丟了自己的老命,那就可以多繳納糧草、絲綢、帛等物品,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獲取官職和爵位。

這是非常恐怖的一項政策,多繳納糧食就可以獲取爵位,能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幫助朝廷獲取糧草,充實國庫,對於農業生產,也有非常大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