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不交代(2 / 2)

徐匡忠在領導身邊當了多年的司機,什麼樣的場麵沒見過?兩個年輕的紀檢員就想撬開他的嘴實在是太難了。

對徐匡忠的審訊雖然如火如荼在進行,但是一天兩天的時間過去了,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這樣的審訊速度讓負責此案的領導暗暗焦急。

紀檢人員審訊違紀人員的時候是要有一定方式方法的,曾經多年從事紀檢工作的老手們曾經總結出一套較為實用的幹預談話人員情緒的方法。

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消除違紀人員對立情緒,對立情緒在是影響被調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礙,案件審訊人員方法不正確會加重被調查人的這種對立情緒;

另外,減緩心裏壓力,紀檢人員要想辦法主動緩和談話的氣氛和談話的語調,放慢談話的速度,暫避開實質性問題,轉變一個話題,使雙方實現心理上的接觸,從而使被調查人對調查人員不自覺產生信任感。

然後,出其不意促其緊張心態,在談話中常常有這種現象,被調查人僥幸心理嚴重,自以為防守嚴密,早已編造好供詞,表現出輕鬆自信,甚至態度傲慢。

對此,調查人員可在被調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備的情況下,驟然地提出一個與以前談話毫無聯係,而被調查人又意想不到的問題,或者突然出示一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證據,打破他的自信感和防禦計劃,使其心理防線崩潰,這樣就為談話順利進行打開了突破口。

對於那些閱曆豐富、能言善辯或愛自作聰明的被調查人,可以采取加快談話速度的方法緊迫不舍地提問,以打亂他的陣腳。

這種方法的實質在於:一方麵調查人員利用自己的主動地位,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一連串問題,將被調查人編好的供詞壓下去,不讓他把謊言講出來,避免因此造成談話僵局。

另一方麵,在快速提出問題的情況下,被調查人被迫接受了這種速度,就會無暇周密考慮和拖延回答,再也來不及去編造謊言。加快問話速度的頻率也是\"促成緊張心態\"的方法之一。

當違紀人坐在被審訊的位置時,其心理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運用各種談話技巧方法,多準備一些問題,談話提問轉得要突然,使被調查人忙於應付,完全處於被動之中,造成其顧此失彼,防不勝防的局麵。

這是一種使被調查人摸不著頭腦,抓不住談話規律摸不清談話目的的戰術技巧,常常令被調查人感到心慌意亂,首尾難顧。

當被調查人亂了方寸之時,審訊人員再及時打出過硬證據,首先攻下他一條比較要害的錯誤,這樣,就會從精神上擊垮其防禦能力。

為了盡快攻下徐匡忠這樣心理素質較為強硬的對象,省紀委特意連夜從省裏調來精兵強將,一位據說是在心理學領域頗為著名的專家,專門審訊徐匡忠。

夜幕再次降臨,今晚已經是對徐匡忠接連審訊的第三個晚上,七十二小時輪軸轉的審訊人員,依舊沒能撬開徐匡忠的那張嘴。

現在,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不眠不休,徐匡忠的身體承受能力顯然已經達到了某個極限,即便如此,當紀檢人員問話的時候,他依舊能邏輯清楚不亂說一個字。

就在雙方一問一答陷入膠著狀態幾乎無法繼續的時候,上級部門請來的心理學專家總算到了,一個六十出頭頭發略顯花白的幹瘦老人出現在審訊室。

此人一進門,知曉身份的兩名審訊人員立馬恭敬衝著老人握手招呼,然後如釋重負從審訊室裏出來,把審訊桌後的座位留給了老人。

此人是誰?他便是在省內政法界著名的審訊心理學專家吳教授,亦今為止已經出版了《審訊心理學》等四本內有諸多審訊實戰案例的書。

盡管眾人稱呼他是“教授”,其實此人在反貪部門工作,因為長期在一線跟各種腐敗分子麵對麵過招,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曆讓他形成了一套獨特有效的審訊辦法。

吳教授審訊手段跟普通的審訊人員有很大區別,除了語境設置的區別外,他偶爾會用催眠,測謊儀等手段協助審訊。

吳教授進門後,立馬引起徐匡忠的警覺,盡管他不了解此人是何身份,但是從剛才兩名紀檢員出門前對他恭敬有加的態度,他首先判斷出,此人肯定是領導。

徐匡忠瞪著一雙充血疲憊的眼神看著吳教授,像是看向進犯自己領地的外來入侵者,眼神裏帶著警惕,敵視,還有幾分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