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陳大龍多一個敵人,張市長便同時多了一個敵對,而自己卻多了一個同盟軍,若是市委常委成員中大多數都成了陳大龍的敵人,那麼自己將不戰而勝!
“鑄劍十年不露光芒”才是真正官場高手該有的狀態。
劉國安裝模作樣安慰了姚書記幾句後,衝他表態道:
“這樣吧姚書記,我一會親自給陳大龍打個電話,讓他安排人手配合市政法委的工作,都是為了工作,怎麼能有私人的想法,那是不對的,也是不稱職的。”
姚書記之所以向劉國安彙報情況的目的也就是指望著領導為自己撐腰,親自出麵協調問題,見劉國安說了這話也就放下心來,態度良好對劉國安說:
“好的,我們政法委這邊堅決執行劉書記指示。”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
如此簡單的道理聰明人了然於心,偏偏官場中諸多“姚書記”之流,總是把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靠山”身上,在此類官員心裏默認一條,聽領導的話總是對的,畢竟領導說你行你就行,升官提拔還不都指望領導?
這樣的想法真就對嗎?
從某種層次的官員來說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當官員進步到相對高的政治地位,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值得商榷。
筆者最欣賞陳大龍的一點是,他表麵的上在官場經營了一條條人脈當做靠山,其實在他內心深處,強大的自信才是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最大靠山。
一般人想要理解透徹這句話不容易,聰明人自己琢磨才能有所得。
劉國安事後果然親自打了個電話給陳大龍,明確對陳大龍表示,“陳書記,政法委的姚書記對於經濟開發區的某些領導幹部不配合工作非常不滿意,希望你能站在大局出發,配合政法委此次牽頭的掃黃打非工作的開展。”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劉國安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心理豈能瞞得過聰慧過人的陳大龍?
此事進行到現在,眼看著姚書記把靠山劉國安搬出來鎮場麵,再想想此事原本就是劉國安在市委常委會上主動挑起,他心裏跟明啊鏡似的。
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理,陳大龍不卑不亢回複劉國安:
“劉書記請放心,市委常委會議研究的事情,說明我也是同意的,我一定會親自安排人手配合政法委同誌的工作。”
既然陳大龍態度積極,劉國安自然也沒什麼好說的,便把陳大龍的回複原封不動又轉回給說給姚書記聽。
那邊坐等回音的姚書記聽了領導回話後,當即再次派出吳副書記去了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找魏局長,商量雙方合作事宜。
吳副書記按照領導的指示去找魏局長,卻沒想到,魏局長卻給他吃了個閉門羹!
打電話找魏局長,他倒是接聽了他的電話,隻不過在電話裏強調說,“最近比較忙,有什麼事情等有時間見麵再說。”
魏局長的冷漠避而遠之態度讓政法委的吳副書記心裏明白,兜來兜去轉了一大圈,其實人家經濟開發區的領導根本就沒把市委書記劉國安的指示放在眼裏,更別提自己的上司姚書記了,也就更不提姚書記的下屬自己這個貨色了。
吳副書記站在魏局長的辦公室門口進退兩難,心裏真是有苦說不出,裏外不是人。
縣官不如現管。
在魏局長心裏,提拔他,給他領導崗位的人是老領導陳大龍,教他利用把柄控製住文副局長等人,利於很快控製開發區局麵的人是餘局長,他吳副書記算哪根蔥?
現在經濟開發區的治安狀況剛剛經曆了一次重大行動後一切漸漸走上正軌,這種情形下,別的部門居然想要進來插一腳,簡直就是畫蛇添足。
魏局長原本不想給自己添麻煩,再加上背地裏有老領導陳書記耳提麵命,心裏更加底氣十足,說到底,他根本就沒把政法委派過來的這位吳副書記放在眼裏。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一個縱橫交錯的蜘蛛網,生活在同一區域下的人多少會有或多或少的交錯機會。
自從胡文傑和馮久陽一道去監獄探望趙王道,並跟他談妥相關合作條件後,他通過當副省長的叔叔一些老關係,讓趙王道在監獄裏的待遇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