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識到,方部長提及的玉佩如果真是李自成戰敗逃走時隨身攜帶的那塊玉佩,那這玉佩應該是一對,一枚在大將劉宗敏身上,另一枚在李自成身上。
據史書記載,因為這玉佩危急時可當兵符,所以李自成起事失敗後,清廷一直在找他,他的部將也在尋找他,目的就是想得到這枚兵符。
陳大龍腦子裏冒出一句話來,“如果方部長說的是真的,這玉佩豈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他心裏不由一陣“咚咚咚”狂跳,耳朵裏早已聽不清方部長到底說什麼。
隻記得方部長最後說:“兄弟,普水縣以前可是你的地盤,想要盡快把這寶貝弄到手,我可隻能找你了。”
陳大龍順口答應,“兄弟的事就是我陳大龍的事,我這就讓人打聽看到的是不是真有這塊玉佩。”
話說到這裏,就算是方部長不請陳大龍幫忙,他也會主動插手此事,他心裏琢磨的是,“既然這玉佩如此貴重,必定是價值連城,哪怕是能找到一隻玉佩收入囊中,以後說不定能派上大用場。”
這裏簡單補充一下史書上關於李自成戰敗後去向,根據曆史資料記載,關於李自成的下場有六種說法,如自縊、戰死、出家、隱居等,其中有一種說法最可靠,歸隱青城。
李自成的後代在青城鎮葦茨灣村的一戶李姓人家發現了一本抄修於康熙三年的《李氏家譜》,經過考察研究得出結論,李自成兵敗後,化裝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家中,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溝裏。
後來風聞清廷侍衛已經發現他的一些蛛絲馬跡,連夜逃亡,最後到陵水縣(現普水縣)隱居下來,這裏曾經是他的老巢,當地老百姓感激他以前的均田放糧之恩,所以一直保守秘密,掩護他直到他去世,還砌了幾座無名墳。
一大早接到方部長的電話像是一針興奮劑攪的陳大龍心神蕩漾開來,他在腦子裏思忖片刻後,立馬給普水縣的老下屬劉家輝打電話。
當劉家輝聽完陳副市長一番話後,疑惑口氣道: “李自成的玉佩?不可能吧。”
陳大龍對他說:“先別管真假,搞到手再說。”
劉家輝應承下來,答應當天就去辦此事。
心裏有心思的時候,便會感覺時間過的極其漫長,因為擔心錯過劉家輝的電話,陳大龍一整天呆在辦公室除了吃飯基本沒出去,手機就放在手邊,跟下屬談工作的時候還時不時瞟上一眼。
到了下午臨近下班時,劉家輝的電話終於打來了,在電話裏聲音急促彙報:“陳副市長,是真的!”
陳大龍心裏大喜,一隻手握緊手機,問:“你敢肯定?”
“都調查清楚了,絕對肯定!”劉家輝斬釘截鐵。
“這人是寢陵村一個五十多歲的孤身男人,叫李奎,自稱是李自成的後代。據村民反映,前些年經常見李奎半夜在墓地晃悠,都說他在盜墓取寶。我去他家時,正好有外地人在家裏作客,見我們來就急匆匆離開了,估計是買賣盜墓文物的。問了他一些情況,他矢口否認,指著牆角一些的瓶瓶罐罐問他怎麼回事,他才透露了是從墓地偷出來的。”
“玉佩呢?出手沒有?”陳大龍心裏著急。
“玉佩的事他一口否認,不過,我問了周圍的一些村民,有人說見過。估計李奎還在熬價,這東西不好出手,雙方都怕吃虧。”
“一定要想辦法弄到手。”陳大龍說話語氣裏帶著幾分抑製不住的激動,“正宗的國寶哎!價值連城的國寶哎!玩笑開大了!能碰上是多好的運氣!”
“下麵的人想盡了一切辦法要看看東西,他打死不承認有這回事,這是國家文物,拿出去盜賣是要判刑的。”
“就沒辦法了?”
“辦法有一個,就是有點陰損。”
“你說說看。”
這種時候,陳大龍哪管他陰損不陰損,能搞過來才是正道。
劉家輝如此這般說了一通,陳大龍想了一遍覺得辦法不錯,吩咐道:“這件事不要說出去,你要權當沒這麼回事。”
劉家輝答應著,“陳副市長,聽你吩咐。”
劉家輝立即給下麵的人打電話,把一切交代清楚,隻要那塊玉佩,其餘不管,至於補償多少的問題,都交他去處理。
下麵的人不問緣由,滿口答應下來。
黑夜過去,白天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