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市長思索片刻後,決定語氣對陳大龍說:
“這些事情,有你幫我留意著也就夠了,何必要大家都把心思放在這一塊呢?作為一個市長,總是有一些具體工作不得不做的,尤其是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任務艱巨呢?”
陳大龍聽著張市長的話心裏不由搖頭。
他看出來,張市長這是不屑於去應付新來的田書記罷了,紀委書記這麼重要的領導位置,他身為市長原本應該看重才對?真是令人捉弄不定他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麼。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
陳大龍從張市長辦公室回來,卻見辦公室裏來了兩位老熟人,一位是老下屬胡長俊,另一位卻是中學老同學,兩人見陳大龍進屋,不約而同從座位上起身,正衝著陳大龍綻放燦爛笑容。
“哎呀!老同學!你來之前怎麼也打個電話?讓你久等了。”陳大龍趕緊先上前和老同學握握手,又轉向胡長俊伸出手我了一下,“長俊,你今天怎麼有空過來?”
未等兩人回答,陳大龍又熱情招呼秘書趕緊泡茶,拉著老同學的手親熱陪他坐在沙發上,胡長俊本想張嘴說什麼,瞧這情形愣是沒說出口。
老同學是生意人,以前陳大龍在浦和區任區委書記的時候曾經主動登門拜訪過一回,那一回他找陳大龍商量著準備在浦和區投資辦廠的事。
對於老同學主動找上門來有投資意向,陳大龍非常高興。每年政府的招商引資任務都有考核指標,為了完成招商任務區裏還特意成立了招商工作小組,安排人去上海,寧波,杭州等一些大企業雲集城市尋求合作機會,現如今老同學主動提出投資意向再好不過。
上次,老同學在浦和區考察了一圈後,發現浦和有三個地勢相對偏遠鄉鎮核桃和香菇木耳鬆茸等林產品的條件優越。核桃由於缺乏管理,這些年基本荒蕪了,但香菇木耳鬆茸卻是量大麵廣,原有的幾家生產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和外觀包裝極差。
最關鍵的是外麵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進不了大的商場,價格起起伏伏,嚴重的製約了更大規模的發展,效益也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老同學野心極大,想統一全區縣的食用菌加工、銷售環節,按三個鄉鎮的產品規模。陳大龍當時過耳一聽便明白,這生意要想做起來,沒有過千萬的流動資金根本不敢動這個念頭。
此次,見老同學再次登門,陳大龍心裏有數,這家夥肯定是經過一番考察和前期準備工作後準備正式開始投資運營項目了。
“三日不見刮目相看哪?這才幾個月不見,老同學提拔當副市長了?”老同學見陳大龍提拔打心眼裏高興,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這麼大的喜事,我找機會幫你好好慶賀一下。”
陳大龍衝老同學連連擺手打斷道:“別別別!這都過期新聞了,還是說說你的想法吧,這回來找我,還是為了投資辦廠的事?”
“當然,這回是特意請陳副市長幫忙來了。”老同學見陳大龍說話爽快,索性開門見山。
“說吧,隻要能力所及。”陳大龍回答。
“我決定在浦和區投資建廠,把三個鄉鎮的這些產品推到附近的省城市場上去,現在大城市裏對這些山珍需求旺盛,如果有可能的話,香菇、木耳、鬆茸、蕨菜、竹筍……可以搞係列產品開發,自己消費、過年過節送禮都可以。”老同學說的興高采烈。
陳大龍聽著老同學描繪的投資前景也很心動,頻頻點頭道:
“你如果真的把這些產品搞出來,而且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推向市場,進國內大賣場,那你就是我們浦和區三個鄉鎮老百姓的第一大恩人。”
“恩人談不上,隻要政府領導能幫幫忙做做本地一些小老板的思想工作,別再一個勁跟在後頭搗亂就行。”老同學說。
陳大龍聽著老同學話風一轉多了幾分抱怨,立馬明白過來,“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作怪現象,恐怕是浦和區一些地方小老板擔心廠子建成搶了他們的生意,斷了活路,背地裏做了些不地道的事。”
他瞧著坐在麵前有些喪氣的老同學,趕緊打包票:
“老同學,你在任何地方投資辦廠都有可能遇到阻力,不過,從浦和區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來說,提高農副產品加工的檔次和規模已經勢在必行,這樣吧,我稍後安排你跟浦和區現任領導班子見麵,有問題立馬解決,保證你投資建廠後顧無憂。”
“好啊!如果有政府為我們投資人撐腰,那生意做起來可就有保障了。”老同學聽了這話喜笑顏開,“我可真得好好謝謝你這位老同學副市長了,沒有你的關心支持,我的廠子肯定做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