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浩驚呼一聲,眸中再次射出一抹異色。
在軍漢的身上,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塊象牙雕刻的牌子,牌子正麵竟有大順禦營四個字,背麵刻字則表明了軍漢的真實身份的另外一行小字,“中軍刀斧尉蔣”。
“難不成,這裏埋葬的人是闖王李自成?”
瞬間,劉宇浩感覺自己腦袋不夠用了,整個人都傻愣愣地張大嘴巴,不敢相信自己腦中得出的那個結論。
近四百年來有關,闖王李自成生死之謎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且不同版本越出越多,最有名的當數“九宮山說”和“夾山寺說”。
劉宇浩很快搖搖頭,撇開了腦中那個荒唐的念頭。
不管曆史上李自成到底最後死在什麼地方,他的骸骨也不可能埋葬於遠離九宮山或夾山寺幾千裏之外的此處。
但有了這個意外的發現後,劉宇浩的對自己腳下這個神秘墓葬的興趣更濃了,通過再次觀察,他發現,甬道中的幹屍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頭戴白色氈笠,身著藍色縹布箭衣的農民軍,而另一種則是衣衫襤褸的地地道道農民。
那些衣衫襤褸的農民真實身份是什麼劉宇浩不敢肯定,但熟知曆史的劉宇浩一定“認得”,藍色縹布箭衣是闖王李自成軍隊的軍服。
黃色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皇帝的專用顏色,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公侯將相,甚至包括禦弟皇叔在內,誰要是膽敢穿著黃色服裝,就會被視為是犯了大逆不道的“欺君大罪”,就是企圖“謀朝篡位”的明證,輕則挨一頓打,關進監獄,重則連腦袋都保不住。
但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卻一向不把黃色視為尊貴,這裏麵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傳說因為按照宋獻策的占卜算卦,崇禎皇帝屬火命,李闖王屬水命;水能克火,所以李自成一定能夠打敗朱由檢,並最終取而代之。
黃色代表火,藍色代表水,李自成不但自稱“水德王”,自己穿淺藍色的箭衣,稱為“縹衣”,所有部下,除文職人員之外,從將軍到士兵,也一律都穿淺藍色的“縹衣”。
稱帝以後,也不沿襲穿黃袍的傳統,隻在外出的時候加一柄黃傘,以表明“皇帝”的身份,所以才有了以藍色縹布箭衣為軍服的大順軍。
其實,類似於這種傳說還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皇脈五行說。
翻開曆史,朝代轉換,令人眼花繚亂,其中有一主脈可循。就說唐朝吧,號稱東土大唐,五行屬土。
宋朝屬木,木克土,所以後來宋朝替代唐朝,之後北方一少數民族建立金國,金國建立十幾年,消滅北宋,金克木的力量有多強大?
一條長江以水生木,滋養南宋。用水瀉金,耗泄金國。元朝也屬金,其官服軍服全是白色,這是金的本色,元字也屬金。所以,最後元朝一統江山。要替代屬金的元朝隻能是屬火的朝代,明朝就這樣產生了。
而日月為火,明朝的軍服官服多是紅色,再加上一個姓朱,朱為紅,屬火的皇帝。明末,李自成起義,國號大順,改官服軍服全是藍色--有高人指點,下一朝代屬水,水是藍色的。這時候,北方有一少數民族建國後金,屢犯明朝,均遭失敗。
因為火克金,公元1636年,經另一高人指點,改國號為清。清者,水清也。改官服軍服全是黑色,水的表麵是藍色的,水的五行本色是黑色,笑傳,李自成就失敗在此。
八年後,清軍入山海關,後來多少人反清複明,隻是汪洋大海中的星星之火。太平天國紅衣紅巾鬧起義,占領南方半壁江山,可惜的是南方屬火,所以最後起義也終因火不克水而失敗。其北伐軍被水淹,石達開也敗於大渡河畔。
齊老爺子當年還跟劉宇浩開過這樣一個玩笑,老爺子說:“一國之名,如此重要;那麼一地之名、一人之名又何其重要啊!”
為了解開心中的困惑,劉宇浩加快速度又將異能推進了百米,結果,在甬道的盡頭,另一個發現讓劉宇浩更加錯愕不已。
“我去個去!”
原本以為自己發現的是一座疑塚,可看到了甬道盡頭的“豐富內容”後,劉宇浩實在忍不住暗暗罵了一句。
百米外的甬道盡頭向右五十米處,壓根沒有劉宇浩想象中精美的壁畫,更沒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青銅、玉器,也沒有可以解密“墓主人”真實身份的棺槨。
出現在劉宇浩眼前的居然是一個大到讓他咂舌的“作坊”。
是的,那就是一個大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