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朝時期皇權進一步擴大,皇帝陵園精美,明十三陵、清東西陵,格局就是一個小皇宮,裝修華美,是人類文化珍寶。
特別是明朝工於土木工程,明十三陵中,建成於永樂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棱恩殿,全殿由60根直徑1.17米、高14.30米的金絲楠木巨柱支承,其木材之大,為存世木結構之最。
明清皇陵均埋藏有大量的珍寶。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就有3000多件,清朝財政收入遠高於明朝,國庫充實,陵墓中陪葬品應該更加豐碩。
說白了,盜墓賊盜墓最主要的動機就是為了探寶、侵掠陪葬品。
在文物黑市上價格不菲的今天,利欲熏心者大有人在,現在的盜墓賊,不是誇大的說,知識比文物部門的專家都精通,工具更是先進。
如果一處墓葬被他們發現,一般通常都會采取速戰速決的方式,其速度之快,即使是文物部門也望場興歎,而使用的工具,有的甚至連考古專家都叫不上名字來。
劉宇浩很奇怪,為什麼施保窮的已是滿身腥氣卻遲遲不對那座墓葬下手。
除非,除非那座墓葬本身就有什麼秘密。
要不就是施保還隱瞞了什麼。
“施老哥,其實我也不過是好奇罷了,既然你不願意說那我也不勉強。”劉宇浩笑道。
施保麵露難色,皺了皺眉頭,終於說了實話,道:“劉先生,不是我有意想要隱瞞什麼,其實那是一座空墓,裏麵什麼東西都沒有了。”
“你是說,那座已經被盜過了?”
劉宇浩愣了愣,直到他確認施保不像是在說謊以後才把目光轉向施保帶來的那些生坑老物件上,遲遲不能挪開。
“我就知道劉先生肯定不信。”
施保苦笑,歎息了一聲後擠出難看笑容又道:“其實我也不信,可施誠從來都沒騙過我,這次他也沒有理由會跟我開這麼大的玩笑。”
施保之所以要“重操舊業”無非是想弄點錢給女兒治病,而且施萍同時也是施誠的侄女兒,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施誠的確沒有欺騙施保的必要。
可天下的事哪有一個定規呢?
萬一施誠見錢眼開,故意告訴施保墓葬已經被盜過,而過後自己再次潛入墓葬中尋寶,這種情況也不能不考慮。
施保顯然是從劉宇浩的目光中看出了對方心中的疑惑,搖搖頭道:“劉先生,那座墓葬是典型的宋代仿木結構建築的磚室墓,我隻用根據施誠踩點所需的時間就能推斷出他所說的真假。”
劉宇浩訝異道:“這麼神?施老哥,這裏麵有什麼門道嗎?”
一般來說,劉宇浩的這種打聽別人隱私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某些特定“職業”的禁忌,好在他不是衛道士,而施保也從沒想過一輩子盜墓,所以好奇一問倒也無妨。
盡管是這樣,施保臉色依然有些古怪,考慮了一會才勉強回答:“劉先生以前是考古專業出身吧,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道理也要問?”
“呃......”
劉宇浩頓時老臉一紅,後麵的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要不是施保提醒劉宇浩還真差點就忘了,宋代墓葬一般多為單室墓﹐後期較大的墓則分前後兩室。既然宋代墓葬規模不大,想必踩點也不需要多長時間,施保是以墓葬年代推斷其規模,有了這個前提,隻要是聰明人,就很容易從施誠所說的話中判斷其真偽。
北宋初年﹐墓室內的仿木結構還很簡單。到北宋中期﹐才達到成熟的程度﹐從而成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磚室墓。
從這以後﹐墓室的平麵又從方形或圓形演變為等邊多角形﹐仿木結構則從簡單的“一鬥三升”托替木或“把頭絞項造”演變為五鋪作重栱﹐從版門直欞窗演變為雕花格子門。
墓內多用壁畫或雕磚作裝飾﹐其內容主要是表現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墓主夫妻舉行 “開芳宴”的場麵﹐有時也有孝子故事圖等。
在有些北宋末年的墓中﹐還出現了雜劇雕磚。墓室的後壁﹐則往往有“婦女掩門”雕磚。隨葬品寥寥無幾﹐這可能是由於各種器具什物已充分地繪刻在壁畫和雕磚上的緣故。
想明白了這些,劉宇浩訕訕一笑,道:“施老哥別介意,我剛才是胡亂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