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國之瑰寶【三】(1 / 2)

千百年來,天目瓷“建盞”一直被愛瓷著譽為“瓷壇明珠”。

譽美建盞的詩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他對建盞情有獨鍾。1089年,他到杭州任知州時,在西湖北山葛嶺“壽星寺”小敘。

此時,住在西湖南山淨慈寺的南屏謙師聞訊趕去拜會,並親自為蘇東坡當場點茶。蘇東坡深知謙師點茶有道,品飲了道長親手點的茶,更覺道長茶藝高明,於是當場做詩《送南屏謙師》,表示慶賀。詩曰: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鳳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續茶經,會使老謙名不朽。

讓蘇東坡詩興大發的是,大名鼎鼎的道教大師,來自南屏山的三昧點茶高手謙師道長。

大師現場露了一手點茶的絕活,而且用的是當時最為名貴的兔毫斑黑釉瓷盞。這讓蘇東坡大開眼界,因此,他用春甕釀製的最為高檔的鵝兒酒香比作鬥茶散發出來的茶香,盛讚大師高超的鬥茶手藝。

因為其釉料獨特,在燒製過程中能產生不同的筋脈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麵呈現兔毫狀、油滴狀或曜變狀,溫潤晶瑩,瑰麗悅目,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和濃鬱的東方藝術色彩。

可惜的是,元朝初年,建窯窯工按慣例將神品黑釉曜變盞進貢朝廷,不想元太宗一看這東西,勃然大怒。

隻因元朝統治者信奉伊斯蘭教,崇尚白色,忌諱黑色,尤其是帶有神秘色彩的黑釉瓷,被他們看作是大不吉之物。

元太宗皇帝下旨處死了進貢的官員和燒製建窯瓷器的幾十名窯工,留下的窯工大懼,四散而逃,建窯就此衰落下來。

老者終於從濃濃的震驚中抬起頭來,說道:“現今全世界僅存兩隻天目瓷絕品鷓鴣斑,一隻在中國博物館,另一隻就收藏在日本東京博物館,沒想到我在有生之年居然還能看到了第三件,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

劉宇浩默然點頭。

老者說的一點不錯,建窯天目瓷傳承到今天,真正的真品世上僅存兩件,其中一件存放在國家博物館,而遺憾的是,另一件卻被島國人收藏,而且被他們無恥的稱為自己國家的國寶。

查理聞言大驚,愣怔半晌,才苦笑了一下,道:“沒想到這間藏室裏還有這麼珍貴的古董。”

“啊,你以前不知道這天目瓷的來曆嗎?”

劉宇浩頓時呆住了,傻子都能從查理的話裏聽出來,在今天以前是沒有人知道還有這麼一件寶貝在這間房裏。

“麻辣隔壁地,嘴賤啊!”

劉宇浩在心裏大罵自己,頗有欲哭無淚之感。

查理倒也老實,嗬嗬一笑,解釋道:“劉先生,以前這件天目瓷是用來存放我手中的這個鼻煙壺的保養液的,我們真不知道這件瓷器的珍貴之處。”

劉宇浩臉上的肉哆嗦了一下,很無語的瞥了一眼查理手中的鼻煙壺苦笑著搖搖頭,心道:“說的也是,又能有幾個人會注意到這麼一件黑乎乎的小碗呢?”

典型的明珠暗投呀!

建盞茶具之所以妙絕天下,是因為使用建盞鬥茶擁有四大妙處:一是盞形底小口大,茶香充分顯露;二是盞胎古樸厚重,茶湯久熱難冷;三是盞質高鐵紅琅,茶品隔夜保鮮;四是盞色渾然天成,茶甌獨一無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世上沒有兩件完全相同的兔毫盞,即使粗看斑紋一樣,但細辨之下必有長短、粗細之分。

因為建盞的斑紋是“窯變”天成,非人力可以左右的,所以說建盞的每個個體都是不可複製的藝術品,每一件天目瓷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絕品!

而就是這麼一件價值連城的絕品卻被人用來盛保養液,遭遇如此尷尬的冷遇,想想就讓劉宇浩覺得心頭怒火中燒。

老者在一旁聽了也是苦笑連連,叫屈道:“皇儲殿下,前幾年在一次拍賣會上,一件建窯出產的普通茶盞就已經拍出1000多萬英鎊的天價,這,這也......。”

“如果這件天目瓷上拍的話能值多少錢?”

查理驚得嘴巴張的老大,瞪大眼睛問道。

老者無奈笑了笑,說道:“這要看誰出價,如果是劉先生的話,十億八億也不算多。”

建盞斑紋,是根據爐溫而自然形成的。其中曜變斑紋由於紋斑光彩奪目,異常絢麗,在建盞中最為珍貴。在當時人工傳統燒製時,往往燒製幾十萬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兩件,你說能不珍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