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花口碗(1 / 2)

宋代是瓷器發展的黃金時期,五大名窯爭奇鬥豔,各領風騷,以官窯燒造的宮廷瓷器最為精良。

由葉真的《坦齋筆衡》可以看出,書裏講述了北宋末期宮廷用瓷從定窯到汝窯、再到官窯發展的過程和原因。

這個過程是以宋徽宗趙佶的意誌為轉移推動著宋瓷的發展和創新,汝窯的出現以及官窯的置辦。

話裏行間說明,汝窯雖好卻仍然沒有達到徽宗皇帝的心裏預期,所以他召集天下名窯的製瓷師傅到京城商議,最後自行決定置辦一座窯場燒造青窯器,並取名叫官窯。

但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文章並沒有注明官窯的具體置辦地址。

葉真大概怎麼也想不到,就是因為他的一本《坦齋筆衡》,結果引起了一千多年的後世人直到現在仍然還在爭論不休,而且各執一詞。

王者之瓷,社稷神器!

在劉宇浩的心裏,他對北宋官瓷有著如此八個字的評價,可見,劉宇浩本人對北宋官窯也是很看重的,隻不過一直以來他沒有見過實物,所以才不好妄加評論。

但就劉宇浩自己所擁有的那尊天藍釉鵝頸瓶來看,傳說中比汝窯更甚的北宋官窯用那八個字應該當之無愧。

北宋官瓷,堪稱是北宋至尊“藝術家”徽宗最高審美尋求的創製,它不僅首創了禦製官瓷的先河,更因其“龜背片、鱔血紋、紫口鐵足、溫潤如玉”的典雅端方之美,光燭千秋。

據齊老爺子以前的統計,台北故宮博物院二十多件北宋官瓷藏品中,乾隆天子刻銘達十餘首,可見北宋官瓷在明清兩代持續受著頂級的皇家禮遇。

然而,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傳統“五大名窯”中的汝、哥、定、鈞四大窯口都已恢複燒製,高仿品日漸驚豔眾人之時,北宋官窯窯址卻仍然深深地沉睡在開封城的黃泥底下,不可知也未可考。

“開封是七朝古都,文化底蘊深沉,從宋代起,很多人就喜歡收藏古玩。”

葛大師笑了笑說道。

劉宇浩微微愕然,好奇地問道:“葛大師何以對開封如此熟悉呢?”

在劉宇浩的記憶裏,鬼才葛洪應該是師從宜興紫砂壺大師袁寶國弟子才對,而且成名之時恰好年富力強,按道理,葛家應該是居住在宜興的,怎麼葛大師突然會提起了開封呢。

“我父親是開封人,而我也從小就在開封長大。”

葛大師淡淡一笑,終於打開了話匣子。

據葛大師回憶,說道:“我們家祖祖輩輩對瓷器都情有獨鍾,像我爺爺收藏的各窯口瓷器,單小茶壺就有幾百件,個個花卉紋樣不雷同。我盤玩著這些物件長大,對瓷器自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西元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汴京,陪都設應天府南京

所以,北宋的都城是汴京。

汴京又稱汴梁、汴州,是北宋都城,位於現在開封,是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有2700多年的曆史。

開封作為曆史上最輝煌的北宋時期的都城,更有“汴梁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 》反映了宋朝都城汴京的繁榮景象。

“難怪葛大師會對北宋官窯如此關心呢。”

劉宇浩嗬嗬一笑,耳朵卻支楞了起來,身子也向後麵扭過去。

因為他聽到,就在離他不遠處,囡囡的小皮鞋正在於與樓梯急促碰撞,發出的那種“吧嗒、吧嗒”的特有響聲。

“爸爸,爸爸你為什麼不等囡囡一起起床呢?爸爸說話不算數呢!”

囡囡看到劉宇浩後的第一反應是歡快地撲了過來,一頭紮進劉宇浩懷裏,抬起粉紅的小嘴不高興地撅起。

因為在昨天晚上劉宇浩就已經跟囡囡約好了,本來說是早上一起起床,而且劉宇浩還信誓旦旦說要為囡囡穿衣服的,可現在他卻丟下囡囡已經下樓一個多小時,女兒埋怨他說話不算數也算有點道理。

劉宇浩撓撓頭,溺愛地捧起囡囡的小臉,說道:“囡囡乖,先去媽媽那邊好不好?爸爸在陪客人。”

囡囡好奇地回過頭看了葛大師一眼,立刻從劉宇浩懷中鑽出來,笑嘻嘻地奶聲奶氣道:“爺爺早上好!”

“乖,囡囡好乖呀!”

葛大師被囡囡可愛的模樣逗樂了,滿口子讚個不停,直到夏雨晴從樓上下來訓斥了兩句,囡囡才很不情願地離開父親回到母親身邊。

盡管劉宇浩對女兒的家教很是滿意,但仍然笑著說道:“小孩子不懂事,讓葛大師見笑了。”

葛大師擺擺手,話鋒一轉,笑著問道:“宇浩小友,今天有一個拍賣會,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和我這個老頭子一起前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