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8章 琺琅鼻煙壺【上】(1 / 2)

撿漏有“三經”:一經是抓住機遇別放鬆,深入實踐練內功;二經是細看藏品找特征,小販的故事不要聽。三經是多看真品心有數,仿品、贗品要門兒清。

“嗬嗬,你是把我當作棒槌了吧?”劉宇浩眼中精光一閃,冷笑著道出了小販的心思。

“呃......瞧先生您說的,我們做生意講的是誠信嘛,這個價錢您要是覺得不合適那給八百也行啊!”

小販被劉宇浩說出心事臉色微微一變也不臉紅,畢竟走街竄巷的時間長了臉皮也夠厚,依然是一副雷打不驚的模樣。

對那個小販的話劉宇浩也不可置否,也懶得去判斷他說的真假,劉宇浩以自己的眼力去看那些所謂的古玉就足夠了,一眼假的貨色根本不夠瞧的,倒是那鼻煙壺很精致,引起了他的興趣。

鼻煙壺種類異常繁多,按材質分為瓷質、玻璃、瑪瑙、玉質、金屬質等很多種,其中玻璃、瓷質、瑪瑙質地最為普遍。

要鑒定鼻煙壺優劣,既要看做工,更要看材質,一般說來,鑒別做工隻看外觀就可以了,不管是粗細、美惡,還是奇巧、劣拙,一看便知,而最難的就是分辨質地了。

“這幾個一起多少錢?”

劉宇浩不動聲色的檢出四五個小販口中所謂的古玉,成色不一,品質也參差不齊,放在一起讓小販估價。

“嘿嘿,這位先生一看就是咱們行內人,您要是全部都要的話就給個整數,湊成三千塊吧。”

小販瞥了眼地上的那幾塊玉,無出其他都是自己用手工的方法製作的也就笑的更燦爛了,心中對劉宇浩是個棒槌的判斷也更篤定。

“太貴了,我不要。”

劉宇浩皺了皺眉,一副不樂意的樣子搖了搖頭,轉身就準備走開了。

“先生等等啊!生意生意,談了才成啊,您要真心想要的話給個價,合適我就出手了。”

小販一看劉宇浩並沒有購買的意思馬上就急眼了,慌忙從攤子裏麵走出來攔住劉宇浩的去路笑著說道。

“五百塊。”

劉宇浩冷漠的看了眼小販,裝作非常難決定的樣子墨跡了半天才從嘴中艱難的吐出幾個字。

“這......這也太少了,要不您再加點?兩千怎麼樣?”

小販舒了口氣,按照以往的經驗隻要劉宇浩留下他就有辦法做成這筆生意。

劉宇浩重新走回小販的攤子前,慢慢吞吞的蹲下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劃拉著,像是無意中把那鼻煙壺劃拉出來說道:“再加上這個一起給你一千塊錢吧。”

“這個......單獨要出一千,這鼻煙壺可是乾隆爺當年的禦用之物呢......。”

小販從地上拿起那鼻煙壺在上麵哈了口氣,再用衣角在上麵搓了搓,開始口若懸河的鼓吹起自己的東西來。

這是小販在顧客麵前常用的伎倆了,以前的生意好幾次都是這樣轉移了顧客的注意力而做成的,這次他也認為有戲。

劉宇浩在心中暗自冷笑一聲,搖頭不語,其實對鼻煙壺來說,玩家們是鑒定隻鑒優劣不鑒真偽的。

清代大鑒賞家趙汝珍在《鑒賞鼻煙壺》一書中提出了鑒定古玩的防範,大意為古玩鑒別,一鑒真偽,二鑒優劣。先確定真偽,然後再鑒定其優劣,這是器物鑒定的常規程序,所有古玩器物的鑒別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如此。

偏偏鼻煙壺的鑒別,情況不同。鼻煙壺隻需鑒別器質的優劣就足夠了,不必考證它的真偽。大概是鼻煙壺的名貴程度,完全看鼻煙壺質料的高下和畫工及做工的粗細,而與產生的年代和製作的主人無關。

質料如果確屬珍異,做工又奇巧,無論它是何時出產,也不管它是出自誰人之手,亦為上品。相反,質料平凡,做工一般,即使是康熙、雍正朝所造,為康、雍皇帝所禦用,也不值錢,質料無法偽充,做工也難掩飾,更別說小販怎麼突然想起用乾隆來做幌子了。

偽造既得不到好價錢,又不能期滿世人,所以鼻煙壺作偽,一無所獲,這樣使得偽造的鼻煙壺也就極為少見。即使偶然出現,它與真品也是天懸地隔之殊。基於這樣的原因,對於鼻煙壺的真偽,不必十分注意,鑒別鼻煙壺隻要考察它的優劣就行了。

“這樣吧,那幾件玉和這個鼻煙壺加在一起我給你一千塊錢整,再多了我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