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兵,有的甚至還是梁熙時代的兵,有的是當初呂光麾下四佐將的兵,也有的是地方官員自己招募的衛隊,總而言之,他們成分複雜,編製混亂,雖然真刀真槍打仗,或許戰鬥力很一般,可是破壞力卻不容小覷。
段業不怕他們造反,卻很怕他們拖後腿。而且這些人一旦擾民,就很麻煩了。
無論如何,把他們就地轉製,是非常好的辦法。段業說幹就幹,馬上親自牽頭,成立建設部,自己親自兼任尚書,負責涼州全境的各種建設,堤壩修繕,修路,築城等等事務,經費必須充分保障,而退下來的兵,一律轉為在編的工人,每人都有編號。
當然了,段業很早就把阿拉伯數字進行了推廣,因為現在這種寫漢字的辦法,實在太麻煩了,記個數都得寫好久,而且不便識別。
那阿拉伯數字,即使到了後世,也依然是全世界通用,可見,那的確目前為止人類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而正確的東西,不需要改變。
當然段業沒法給他們解釋,這種數字為啥叫阿拉伯,雖然段業曉得那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而且是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的,不過反正也早了這麼多年,段業就很幹脆的把這個發明據為己有了。
眾人自然都是讚歎不已,原來刺史大人這麼厲害啊,連這都能發明。更重要的,是段業本來就已經改良了記賬方法,把現代的會計製度初步引入這裏,造成了效率的極大改善。而且,段業沒有藏私,沒有像軍事技術那樣進行保密。相反,段業還主動把這種阿拉伯數字,和新式的記賬法傳遍天下。
如今,不管是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簡單,方便的阿拉伯數字和講究借貸平衡的新式記賬法,已經完全流行開來,因為它們是這麼的先進,好用。而與此相比,過去的那些方法,簡直就是渣啊。
而且,段業的建設部,第一件事情,就是種樹。段業所在的涼州,最多的是沙漠,最少的就是樹和草。沙漠一多,風沙大影響氣候,降水少影響生產。
雖然說,嚴酷的環境,幹燥的氣候,和茫茫的沙漠,讓涼州民風彪悍,大氣,豪邁,這當然是優點,可段業的眼光要更長遠一些,自然環境惡劣就是惡劣,這是硬道理。
於是乎,五萬過去的兵痞,脫下了軍裝,穿上了被服廠統一製作的工作服,放下了刀槍劍戟,拿起了鋤頭,帶著從內地買的種子,毅然的走入了戈壁灘。
段業的辦法再簡單不過,完全是和當年美國開發西部一樣,所有人,隻要去種十畝地的樹,就可以在附近得到十畝地的田,你要能多種,也以此類推,開荒的越多,當然也得到的土地越多。
不僅如此,段業還規定,這些新開墾的土地,第一年不交稅,第二年交五十分之一的稅,幾乎也等於不交稅,第三年,開始交正常的稅。
其實包括崔浩在內,不少人都主張,鼓勵開荒當然是好的,可是也要先期投入很大,比如在他們種出東西之前,吃喝拉撒,不都得刺史府掏錢嘛,這麼多人,可不是一個小數。
但是唯有段業,堅持要這樣做,還公開放出話去,就是要給這些退伍的人,一個體麵的生活。
這話一出,這些放下刀去種地的漢子,大多對段業是死心塌地,人活著,不就是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麼,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土地嘛,這些當兵的,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本來隻有到了年紀很大要退伍時,才能靠著微薄的軍餉買幾畝薄田。可是段大人改變了這一切,隻要自己肯幹,肯吃點苦, 不管多少地,隻要自己能夠拿下了,那就是自己的!
開墾是費勁了點,要先種樹防沙,可是弱水也好,黑河也罷,水源是現成的,雖然這裏大部分是沙漠,但是並沒有後世那樣流動性沙漠那麼可怕,沙漠中,多半還是有草場和綠洲的,隻要一種樹,一引水,良田就來了。
很快,這些本來一文不名的大頭兵們,不少人就有了幾十畝良田。
隻有劉穆之,看出了裏麵的道道,他也不禁對段業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點子農業稅,其實真的是小錢,段業沒放在眼裏,重點在於,這些人開墾了良田,總得住下吧,總得蓋房子吧,農耕民族靠放牧肯定不行吧?而且不能自己一個人住,得聚居吧?聚居不就有城鎮村落了?不就要最買賣了?不就要順便修路了?不就要消費了?不就要娶老婆了?於是經濟就這樣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