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6)(2 / 2)

二人一番謙讓,段業卻看得津津有味,開心不已。

原來,段業來了這麼久之後,齊德這個段業從書店裏尋摸來的人才,終於有機會來覲見了,之前為了幫助禿發部打敗沮渠蒙遜兄弟,齊德一直被派到樂都幫忙,但是,段業可從來沒有忘記這人,齊德是那種靠著自己狂讀書,最終讀活,讀出門道,繼而一通百通的人,這種人是段業最最佩服的人,甚至某種程度來說,段業也是這樣子的人。

世間的能人,大抵是有兩種,一種是靠著多年的磕磕碰碰,摸爬滾打,靠著實踐裏的無數次失敗和成功,自己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論,最後取得成功,這樣的人,古代多為不識字的人混到高層,現代多為文盲成為大商人,這樣的人能夠成氣候,得付出許多精力和辛苦,段業固然是敬佩的,卻並不欣賞。

而另外一種人,則是恰恰相反,他們是靠著讀書,從有我之境到了無我之境,從書上的教條能夠融會貫通,最終活學活用,變成能力很強,成績很好的人,這樣的人,段業是真心佩服的。

因為世間的道理,大抵相同,理論上靠著讀書,是可以一通百通,把一切的本質搞清楚的,但是實際上,讀書的確和智商有關係,真正的笨人不管怎麼讀書,終究隻能教條照搬。趙括的紙上談兵就是最好的道理,他是會讀書,但是不會應用,結果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

但是話說回來,問題根本是在人,不在書,結果卻是很多無知的人歸結為讀書無用論,他們單單看到,第一種靠著實踐裏摸爬滾打的人,能夠統禦很多讀書人,卻不願去看更多讀書人的成功人,統禦不讀書的人,自己不行,就歸咎於讀書,歸咎於社會,這樣的事情,段業看的太多了。

因此,齊德的到來,自然讓段業非常高興,也特意給自己現在的主要謀士崔浩引薦,但是崔浩開始,卻是對齊德有些不以為然。

段業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謀士裏麵,還出現爭寵或者鬥爭這種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崔浩其實隻是年輕氣盛,對齊德的能力有所懷疑,對於真正有本事的人,崔浩還是心悅誠服的,比如張袞。

因此段業就讓齊德露了一手,稍微說說日後的走勢和布局,沒想到齊德是一鳴驚人啊,一下子就把崔浩給震住了。

這時候,崔浩和齊德互相行了一禮,倒是處的比較融洽了,段業趁機問道:“齊先生啊,如今禿發部內部到底是什麼情況啊,為什麼我覺得有些不對呢。”

齊德說道:“不瞞大人說,如今問題關鍵在於,禿發烏孤在姑臧做人質,這個事情,對禿發部的未來影響很大。”

段業奇道:“固然,禿發思複鞬是打開始就要傳位給禿發烏孤的,可是我聽說,禿發烏孤,禿發利鹿孤早就有了共識,他們將要相仿吳國當年諸位公子把位置最終傳給季劄一樣傳給禿發傉檀啊。”

段業說的,是春秋時候吳國的故事,吳王壽夢在位時,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劄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季劄的兄長也都特別疼愛他,認為季劄的德行才幹,最足以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但是季劄不肯受位,堅持把王位讓給哥哥。

哥哥諸樊覺得自己的德能,遠在季劄之下,一心想把持國的重任托付給他,但被季劄婉言謝絕了。他說:曹國之人想擁立賢能的子臧為國君,來取代無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絕。為了堅守臣民應有的忠義,並打消國人擁立的念頭,子臧離開曹國,奔走到了宋,使曹國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執政。子臧謙恭無爭的美德,被人們讚美為能“守節”的盛德之人。前賢的殷鑒曆曆在心,國君的尊位,哪裏是我季劄所希求的呢?雖然我無德,但祈求追比賢聖,則是念念在心啊。

季劄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他們如同眾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擁戴季劄為王。不得已之下,季劄退隱於山水之間,成日躬耕勞作,以表明他堅定的誌節。

但是這樣,吳國上下還是不死心,壽夢臨終時候,見無法傳位給季劄,隻好先傳位給長子諸樊,並且囑咐他們,最後還是要把王位傳給季劄。

諸樊去世時,想傳給季劄,季劄不願意,隻好傳位給弟弟餘祭,餘祭臨終時,季劄還是不願意接班,餘祭隻好再傳給弟弟夷昧,夷昧去世時候,季劄還是不受,這樣的話,夷昧的兒子公子僚才接了班。

齊德卻苦笑道:“事情雖然如同大人所說,可是問題在於,傉檀固然如同季劄,可是也有人想當吳王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