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2)(3 / 3)

“是這個道理,子午穀,我可是專門去走過的。”

“再說第二個。魏軍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這是事實,但他會不會害怕到一聽說魏延軍隊過來就真的坐船逃跑呢?恐怕魏延這一點太過於一廂情願了吧。如果他不是棄城逃走,而是據城而守,等待援軍到來的話那又怎麼辦呢?即使夏侯楙真的棄城逃走,還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昔日定軍山一戰,黃忠陣斬夏侯淵,就是這個郭淮穩住了局勢,阻止了疏浚的進一步北上,如今這個有膽有謀的郭淮已成為雍州刺史,一起鎮守長安,他能放下長安重地而和夏侯楙一起逃走嗎? ”

呂弘歇了口氣,又說道:“再說第三點。即使魏延成功占領了長安,怎能保證曹軍就一定留下大批糧草輜重給蜀軍呢?如果曹軍把糧食運走或是幹脆將其付之一炬的話,蜀軍能空著肚子守城嗎? 想要走子午穀,基本來說,是不能帶太多糧食的,必須靠著在長安那邊魏軍的糧食來補給,如果軍隊沒糧食,根本撐不了幾天。至於第四點。誰又能保證關東援軍一定會在20天後才到達長安。遠的不說,就拿司馬懿襲擊孟達來說,孟達估計司馬懿要一個月後才能趕到上庸,結果司馬懿隻用了短短的八天時間就趕到了,殺了孟達個措手不及。而且從關東到關中,一路上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天然屏障,正利於曹魏的鐵騎晝夜急馳。 ”

李非看呂弘越說越是神采飛揚,越講信心越足,心裏也是非常高興,要知道,呂弘可是他教出來的學生啊,學生出息了,當老師的他可也是高興的。

呂弘深吸口氣,道:“至於第五點,蜀道本來就難走,諸葛亮率軍從斜穀出發到長安,一樣要行千裏棧道,怎能保證就一定能趕在曹魏援軍到來之前到達長安?萬一落在曹軍後麵,魏延軍被曹軍吃掉不說,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就會屯兵於堅城之下,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 陸遜火燒連營之後,蜀軍精銳幾乎盡喪,諸葛亮苦心經營近10年的這支力量,如果再失敗,蜀國恐怕馬上就要亡國的!這五點,任意一個出問題,子午穀奇謀都一定失敗,更何況這五個都可能出問題?所以,我認為,這子午穀奇謀,根本不可行。”

呂弘一口氣說完這麼多,口都有些渴了,忙抓過水杯來喝水,而李非則輕輕拍手叫好。因為呂弘這段論述,實在是太精彩了。

李非自然是連連誇讚,而呂弘也是連連自謙,雙方推讓了幾個回合後,李非才意味深長的說道:“涼州如今在刺史大人手上,那是上天的庇佑啊!三公子,你千萬要抓住機會啊。”

呂弘知道,李非這話,真意當然在言外,其實是又在勸自己,加入倆個哥哥的奪嫡之戰中。因為過去的種種顧慮,長期以來,呂弘對這個問題,基本是采取回避的態度,他很清楚李非的用意,也很感激李非願意來燒自己的冷灶,而不是去燒倆哥哥的熱灶。但是,一直以來,呂弘始終糾結於親情之中。他不願和父兄反目成仇,也不願意介入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更重要的是,涼州這麼一個地方,他相信,不管是呂纂也好,還是呂紹也罷,他們的能力都遠遠超出了涼州的限製,想要搞好涼州,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李非這時候卻趁機說道:“三公子,方才我們講了那麼多,你沒有注意到麼?涼州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怎麼能落入他人之手?公子,您如果有了涼州,不單是自保有餘,嗬護一方百姓,更重要的,是天下不太平已經快100年了,如今人心思安,正是明君橫空出世,登高一呼的時候啊!如果公子能夠拿下涼州,以為基業,徐徐經營河西隴右,完全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而公子如果不主動爭取,如今二位公子的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現在看起來,雙方都已經馬入夾道,再難回頭了,三公子,您以為,您還有可能繼續置身事外麼?”

李非這話,一下子點醒了呂弘。他不得不承認,李非說的沒錯,呂纂和呂紹再這麼搞下去,結果是顯然的,一定要分出個你死我活,而那時候,自己一定會被逼選邊站,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而那一幕,正是呂弘最最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