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劉裕也和慕容柔達成了默契,他不進河北,讓慕容衝和慕容垂沒有機會一致對外,逼著慕容衝走投無路,最好讓他被逼死,而慕容柔則表示願意讓劉裕確定對山東一線的占領。
這個條件,其實也符合劉裕的預期,所以那時候他答應了。當然,答應的主要緣故,其實是因為大軍早已很疲憊,上次北伐時候,就已經幾乎精疲力盡,是因為上次輸的實在很冤,輸在了自己人扯後腿上,讓大家心裏都不服氣,憋著了一股勁頭,才能從京口一路打到廣固。
可是人力有時而盡,他們是鐵軍,卻不是鐵人,他們會疲憊,會辛苦,也會耐不住性子,現在,他們幾乎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打下去,且不說河北他們根本吞不下去,就是已經拿到手的淮北和山東也可能丟掉,那就太不劃算了。
當然,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苻睿的軍隊,畢竟還在側後方趴著呢,雖然劉裕也不是沒有做部署,可是畢竟,苻睿不是旁人可比,之前北邙山一戰的詳細情報,劉裕也拿到了,他知道苻睿這人不好對付,唯有自己親自上陣,才能有把握擋得住。
可是劉裕萬萬想不到的,是苻睿居然比起自己預料的,早了整整十天出動,而且第一戰,就攻破重鎮鍾離,守將王望戰死,晉軍三千餘人全部罹難,兩淮大震!
眾所周知,晉國都城乃是建康,因為建康作為江南都會實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建康據險臨江,交通便利,西通巴蜀、荊襄,東接三吳,北麵兩淮。巴蜀、荊襄足以屏護上遊;三吳富裕,足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兩淮地區為攻守進退之所,以攻以守,皆當以建康為根本。
建康本身前據大江,南臨重嶺,憑高據深,形勢獨勝。因為建康城周圍山丘很多,如鍾山、覆舟山、幕府山。孫吳最初建都於此,諸葛亮稱“金陵,鍾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
當然了,建都建康,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的,因為洛陽被胡人攻下了麼,可是,胡人也不是說拿下了你的土地,就算完的,他們也想統一天下啊,那麼如何守住江南,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整個防守體係,最重要的,其實是淮河一線。
老話說得好,守江必守淮,淮河與長江相表裏,發揮著雙重的屏障作用。道理很簡單,自從南北分疆而治之後,往往以淮河為長江之屏障。江南以江淮為險,而守江者莫如守淮。雙方爭奪的焦點,也在淮河一線,南方隻要能夠守住淮河一線,保證擋住對方的騎兵,那麼半壁江山也就無虞,如果北方政權能夠突破淮河防線,則江南一定會滅亡。
如果說長江的防禦是純被動的,那麼,淮河則兼有防守和主動進攻兩層意義。南方對抗北方,以守而言,則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廣大地區作為縱深;以攻而言,則出淮北可以進取中原。淮河支流多源於淮北,特別是泗水,稍經開鑿,即能連通黃河,從而使南方的力量能遠投到黃河流域;而單守長江,則一處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