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6)(1 / 2)

那小童上前,攔住馬車道:“車上可是桓使君?”

小童清脆稚嫩的聲音打斷桓伊的沉思,隻聽小童說道:“我家主人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伊的隨從們都愣住了,暗道誰人這麼大的口氣,正要訓斥他。隻聽桓伊問道:“你家主人是誰?”

“王徽之。”

“可是王子猷?”

“正是!”那小童滿臉的自豪,麵對桓伊,也毫不怯場。

桓伊走下車來,他並不認識王徽之,不過素聞其名,順著小童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青溪畔泊著一隻客舟,一個中年士人身著大袖寬衫,負手立在船舷。桓伊命人擺下胡床,坐在上麵,手持蔡邕柯亭笛。

柯亭笛是名笛,據傳蔡邕避難會稽,發現建造柯亭的竹子中第十六根竹椽與眾不同,當即把這根竹子換下來做成笛子,笛聲柔美不同凡響,其笛故名“柯亭笛”。桓伊自得柯亭笛常常吹奏,以為至寶。桓伊將長笛放至腰下,湊到嘴邊吹奏梅花落,同弦異徽泛音三弄,笛聲清亮,高妙絕倫,後世傳為梅花三弄,並更為琴曲。奏罷,桓伊登車而去,賓主不交一言。

一場宴會完了,雖然看起來,雙方都說了很多話,而且彼此之間,互動熱絡,但是誰都知道彼此的意思。這些個士族門閥們,在正正撕破臉之前,也都是這樣的。

回到書房,看見一直在那裏等候的女兒謝靈,謝安終於稍微鬆了口氣,笑道:“靈兒。”

“您回來了?”一直單手托腮,不知道在想什麼的謝靈顯然看見父親很是驚喜。

“嗯。”謝安坐下,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眼睛,然後直接說道:“司馬道子等人,恐怕是按耐不住了。”

謝安說的很簡單,可是謝靈當然是聽懂了,事實上,謝安雖然現在是政壇當仁不讓的第一人,謝係也是現在朝堂上最強大的力量,還有北府軍作為保障,但是,畢竟是雙拳難敵敵手,猛虎難敵群狼。現在如果所有勢力群起而攻之,謝安的話,恐怕也不是對手,因為他當初能走到現在這個地位,也並不是他有絕對的實力,而是因為時勢。

時勢造成,在那個關鍵的時刻,所有人都願意推舉謝安了,於是,人們就都說“謝安不出山,他可怎麼麵對天下的百姓啊”。

當然了,謝安能夠取得這樣的聲望,其實原因也是非常多的。

首先,那時候取仕的標準,第一是門第。這是當時九品中正的選官製度造成的,就跟隋唐以後的科舉製,讀書人都打破了頭考進士一樣。論起門第,當時謝家雖然不比王家,但也是無可爭議的高門。沒這個門第,誰也別想當官。“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嘛。你不是出身高門,負責推薦官員的大中正想都不想你。所以門第方麵,首先沒有問題。謝安的門第如果再有問題,那就沒人夠格了,雖然說謝安自己在實際用人的時候,是不看門第的,但是說老實話,那也隻是個人現象,而不是製度現象,他自己畢竟是這個製度的受益者。

其次,就是聲望。其實這個聲望,早在東漢三國時候就有了,而且越是隱士,聲望越高。當年劉備為什麼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呢?因為諸葛亮是大隱士,聲望高啊。你說聲望這東西虛,當然了,沒有經過實踐的考驗,什麼都是虛的,比如,在謝安之前,還有個名士叫殷浩,就是個“白望”,他出山前,人們也說“殷浩不出,如蒼生何”,結果出山一試,全然不是那麼回事,一輩子的好名聲也一把毀了個幹淨。所以說,聲望這個東西,有時候其實也很虛,如果你空有聲望那肯定也是禍國殃民。

但是話說回來,這聲望可也並不完全虛。聲望是怎麼來的,是人傳人,越傳越多,這人就出名了。那麼,你得有讓人家可傳的東西才行啊,至少你得有才略,能說得頭頭是道,即使沒經過實踐檢驗,也得讓人家覺得你很有見識,很有思想,很智慧才行。另外,你這個人怎麼樣,也重要得很啊。你是個奸猾小人,你一天到晚急功近利,你貪財好色,你膽小如鼠,你出賣朋友,你辦事不負責任,你迂腐不堪,你懶惰放肆,你虛情假意,你隻要有其中一條,好了,就是汙點,也會人傳人,不久,你這名聲也就做下了。

這些,謝安是一條也不占。在那個貴族圈子裏,他是唯一的一個什麼毛病也讓人們找不著的人,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都心悅誠服地推崇他。當時的人這樣形容他:溫潤,高潔,寬融,深濃。要說還是桓溫的一句話,總結得最到位:“安石的為人處身之道,的確超過旁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