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兵,有了氣勢,自然更需要一個領頭人,而人也是現成的,慕容農秘密潛入,說服眾人,居功至偉,不是他,還能是誰?
有了慕容垂的親筆書信和佩刀,慕容農就是慕容垂的代言人,而大家既然現在跳出來支持慕容農,也就等於大家共推慕容垂為日後的大燕國國君,而不是現在占據鄴城的慕容衝!
因此,慕容農既然有了全權,張驤等諸將也就共同推舉慕容農為使持節,都督河北諸軍事,驃騎大將軍。
而慕容農畢竟謹慎一些,他考慮到,自己的父親慕容垂還在龍城,自己現在便宜處事,暫攝大事,父親肯定不會說什麼,可是,以後呢?以後這就是一個莫大的隱患。慕容農不得不小心。
因此,他推辭道:“各位將軍,如今我父王未至,慕容農年少德薄,不敢擅自居位。”
趙秋這時候說道:“郎哥兒!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大家都是感召與吳王和郎哥,才願意跳出來支持吳王,支持郎哥,如果郎哥在這個關頭,不扛起責任,恐怕寒了將士們的心呐!”
“是啊!郎哥!”
“請郎哥莫要再推辭了!”
眾人的紛紛勸進,有些人神色激動,甚至麵色通紅,青筋暴露,一時間也讓慕容農豪氣幹雲,終於,慕容農振臂大聲道:“既然列位如此推崇!慕容農不敢違背了大家的心意!從今天起,慕容農願意和各位,有鹽同鹹,沒鹽同淡,戮力同心,生死與共!”
“生死與共!生死與共!”眾人齊聲高呼,一時現場氣氛達到一個高點。
這時候,趙秋走到慕容農旁邊,低聲勸道:“郎哥,所謂軍無賞則士不往,軍無錢則士不來,雖然很多人,的確是心懷故國,效忠吳王,可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前來投奔的人,有不少,是欲建一時之功,謀萬世之利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希望郎哥不要介懷,如今,郎哥不遂其意,恐失其心,應該大加封賞,以廣中興之基。”
慕容農恍然大悟,遂封張驤為輔國將軍,劉大為安遠將軍,魯利為建成將軍,其餘諸將各有封賞,於是眾皆大悅,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慕容農部聲威大振。
而這個時候,劉裕已經和慕容衝部相持於廣固城下,慕容衝此次盡起精銳,全力以赴,因此和劉裕大戰三天,雙方各有傷亡,依然不分勝負。
大帳之內,慕容衝有些焦急,因為眼前的劉裕,顯然比他想象的難纏,這一次的出兵,其實就是他力排眾議,堅持要做,李千山等人,其實並不讚成的。但是由於他堅持,李千山也最終妥協。
可是,真正在廣固城下,慕容衝才發現,自己很可能錯了。
北府強兵,果然名不虛傳,這支軍隊,有鐵一般的紀律,有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更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且,他們的作戰意誌極其頑強,不管自己的軍隊如何衝擊,如何穿插,他們始終屹立不倒。原先預想的一戰擊潰之的設想已經是徹底不可能實現。
看了看神色憂慮的李千山,慕容衝坦然說道:“先生,看起來,之前你的設想是對的,決戰廣固城下的法子,的確不妥。”
李千山欣慰的笑了,因為慕容衝認錯了!
從古到今,一般來說,領袖們總是正確的,總是不容置疑的,他們如果錯了,要麼是你理解錯了,要麼是執行錯了,反正絕對不是他們的錯。而一個敢於認錯的領袖,才是真正合格的領袖。
慕容衝也許個人的天資,後天的教養,都稍微差一點,但是在自己決策錯了之後,能夠坦率認錯,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這一點,就讓李千山刮目相看。
李千山大聲道:“大王何必多慮?劉裕這幾天,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如今他已經是頓兵堅城之下,勢必難以持久,我軍廣固城可以堅守,城外大營可以呼應,一城一營,可為掎角之勢,我軍便可立於不敗之地,稍後,即可再尋戰機。”
慕容衝點點頭,道:“如此,就有賴先生了。”
“這是李某分內之事。”李千山說完,突然左邊眉毛跳了一跳。
當即,李千山的臉色就有些變了。
原來,李千山出道多年,一直以來,他的左眉毛如果跳動,那麼就一定會有很嚴重的不好的事情發生,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意外過。
這一次,在兩軍對壘的關鍵時刻,再次出現這樣的事情,難不成有什麼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