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求頒布後,段業就拿出了自己醞釀已久的時間表來,這一份極其詳細的時間表,明確規定了官員們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中間有多少休息吃飯時間,下班後加班有什麼報酬,哪些人必須值班,如何輪班等等。
另外,光有時間表自然是不行得,如果沒有考勤和獎懲的話,則會完全變成一紙空文。段業規定,一個月遲到或者早退兩次以上,就要扣工資,三次以上,就要降一級,如果兩個月遲到或者早退超過七次,就直接滾蛋,永不敘用。
當然了,官僚們總是有辦法,光把他們關在衙門裏那當然是不夠的,到後世那個年代,一樣有“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說法,他在那裏幹坐不幹活,把板凳坐穿茶水喝幹,你能怎麼樣?
段業當初最痛恨的就是這種站著茅坑不拉屎的混蛋,這個時候自己手上有了權力,當然不能容忍他們拿著自己的錢還不幹事。對付這一招,一方麵當然是工作考核,段業把指標總是製定的稍微高一些,也將他們升官發財的前程和這考核掛上鉤,所謂千裏當官隻為前程,既然前程和工作掛鉤,好好幹能升官不好好幹就滾蛋,那麼當然選擇好好幹。
另外段業還不定期溜到各個官署去親自查看,並且明確打招呼,除了自己隨時可能到他們那借茅房外,自己手下很多人都會隨時去查看,如果在這種巡查性質的檢查裏發現了什麼,那麼就要從重處理!
這些招雖然不能完全徹底的消除官僚們的懶惰和低效,因為聰明人總有辦法能躲過去鑽了製度的空子,但是段業在親自辦了幾個讓他們回家吃自己後,總體來說,大部分人還是開始好好工作,定期上班下班了,而一旦有了製度的約束,整個敦煌上下的行政效率也是大為提高。
效率提高了,事情自然就辦的多了,段業的意誌也就能更加快速而有效的貫徹下去了,於是敦煌的街頭幹淨了,市容整齊了,交通有序了,治安改善了,官員們的態度也好了,衙役們的名聲也好了。這些改變幾乎是突然出現,讓百姓們大吃一驚,讓過往的商隊們嘖嘖稱奇,但是在段業看來,卻是理所當然。
上層建築變了,一切都會改變,這是常識。
但是段業並不滿足,現在段業發現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往來公文的問題,因為這個年代不可能打印傳真郵件,需要辦事情也不能總靠口頭,必須看見文字和印章,這個可就麻煩了。
別的東西可以加快速度,這個事情就沒辦法了,這年頭文字是繁體字,都得用毛筆一個個寫,也還沒有形成成型的公文模板,一個公文寫完蓋印後還得派人送到下一個經辦人手裏,如此路上耽誤的時間就不會少,等下一個批完,時間都過去很多了。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不然敦煌還是不能實現以小搏大的趕超目標,效率,壓倒一切的就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