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些天來,苻宏給他的印象卻徹底顛覆了他過去對於太子的認知。
本來,太子苻宏由於1歲就被確定了儲君,沒有人可以動搖他的地位,因此一直以來,苻堅想的都是自己衝鋒在前,打下一個大大的鐵桶江山,苻宏即位了直接守成就好。
因此,苻堅重點培養的,是他處理政務,協調關係的能力,而苻宏做的也確實很出色,處理各種繁雜的政務總能很快的找出關鍵並且高效的處理,讓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來,而且,大臣上下,對苻宏都是交口稱讚,幾乎就沒有人說他不好。
更為難得的,是苻宏年紀輕輕的,就很會把握分寸,既要和大臣們處理好關係,又不能讓父王認為自己在籠絡人心,收買大臣,這樣上上下下,都能搞的定擺得平,其實是個很厲害的本事。
但是姚興畢竟年輕,他不懂這麼多,在他看來,太子就該是像陛下一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下馬理政,上馬帶兵,可惜之前,太子居然連仗都沒打過。
這些天,苻宏與士兵同吃同住,絕不搞特殊化,而且早上最先起來,晚上最後睡覺,打起仗來衝鋒在前,悍不畏死,而且那是真心把所有的兵,不論是他的兵還是姚興的兵,不論是氐人羌人還是漢人,都當成自己的兄弟,那感情甚至比自己還真,到這個時候,姚興這才發現,這個太子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太多,讓自己佩服的五體投地。
要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作假,唯有感情做不來假,因為你距離一近,很容易就能發現。而姚興看得出來,他和士卒們握手聊天時候,純粹自然,毫無造作,真的不能再真。
這樣一個人,足以團結起所有的士卒為他而戰,更重要的是苻宏過去雖然沒有打過仗,但是姚興看他部署,既有兵法裏的穩健,又有時而冒出的靈感,有奇有正,隨機應變,毫無紙上談兵的教條,姚興自問,自己10歲就在軍營打滾,也沒這個本事。
這就是天賦和能力,不服不行,起碼姚興服氣了。
姚興相信,跟著苻宏,就一定能為大秦力挽狂瀾!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士氣高漲的苻宏率軍與慕容泓連戰三次,三戰三捷,斬殺無數,慕容泓大軍潰敗,部將慕容生率部投降,慕容泓無奈率領七千死忠精銳逃出了潼關,而苻宏趁機略兵掃蕩,並且指揮剛剛趕到的苻睿橫掃關中,慕容泓殘兵紛紛投降,關中平定!
苻宏當即派部將孫行率軍一萬堅守潼關,自己即刻率軍南返。而苻睿趁機率兵出關,攻打慕容衝。
幾日之內,苻宏率軍轉戰百裏,每戰必勝,原先一向傳聞文弱的苻宏,打仗居然這般了得,關中民心士氣為之一振。大軍都發現,在老一輩的鄧羌,梁成死去後,新一代的苻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竄起。
而等到桓衝得知這一切時,不由徒呼奈何,他知道,他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那一次苻宏擺的空城計居然是真的,完全利用了他的思維盲區。
如果那一次,不惜一切的率軍北上,苻宏的殘餘部隊是擋不住自己的,那樣的話,弘農幾乎不是一合之敵,自己就可以趁機奇襲長安。
而這樣,苻宏能不能在前線還耐心的追擊慕容泓,就是個問題了,後方不穩的他很可能會被慕容泓打敗,就算能勝,也不可能有機會把慕容泓趕出關中。
這樣,雖然桓衝和慕容泓沒有取得聯係,但是想也知道雙方可以夾擊苻宏,苻宏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法回天了。
桓衝大營內,現在氣氛很緊張,因為桓衝召集大家開會,所有將領,包括屁股還很疼的桓玄都被抬來了,可是桓衝背著手踱步都踱了兩柱香了,卻還是一言不發。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好一會,桓衝才一拳砸在桌子上,歎道:“是我疏忽了!萬萬沒有想到,苻宏那麼年輕,居然敢冒這麼大的風險,敢下這麼大的本錢,嘿!少年人,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眾人頓時鬆了口氣,你說話就好,就怕你一直憋著。
馬上有人說道:“大帥何足介懷,聽聞那苻宏小兒,與慕容泓血戰之後,雖然勉強取勝,但自身損失也不小,如今正是強弩之末,不如我們馬上起兵攻打弘農,同時留主力等苻宏增援,這樣我等以逸待勞,以擊彼疲憊之軍,可獲全勝!”
“卑職讚同李將軍的意見,圍點打援,實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