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趙匡義番外(3)(2 / 2)

新皇即位,儀式雖然簡單,卻頒布詔令赦免了許多罪犯,減輕了多出省市的賦稅。老百姓雖然感激,但是,還是為皇帝突然駕崩的原因而猜疑。其中不少閑言碎語都直指新登基的趙匡義,讓受了冤枉的趙匡義哭笑不得。

趙匡義登基已經兩年多了,大宋境內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樂業,繁榮昌盛的局麵並沒有什麼改變。一代君王,一代臣。朝廷中也十分平靜,派別紛爭已經漸漸散了,原來趙匡義的那些親信大臣慢慢掌握了整個大宋的命脈。

隻是,趙匡義卻越來越覺得孤獨。皇宮裏少了趙匡胤與宋園兒,似乎冷清了許多,再也找不到人陪趙匡義喝酒到半夜,微醉著隨意聊天了。原來的沁園和皇後宮一直空著,裏麵的擺設也沒有變,似乎在等待著主人的隨時回歸。每天都有人去打掃,趙匡義有時去院子裏坐坐,思念一下故人。

在去年過年的時候,趙匡義收到了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件。但是,趙匡義一眼便認出那是大哥的筆跡。

信上說,他們離開京城以後,直接去了揚州,在揚州住了半年以後開始四處遊玩。現在,他們一家三口正住在南海邊的竹房裏,不遠處就是蔚藍的大海,宋園兒喜歡每日到海邊散步,還撿了許多漂亮的貝殼。馬上就要過年了,汴京的氣候肯定很冷,但是南海還是春暖花開的天氣。如果可以,趙匡胤希望趙匡義也四處看看,大宋的國土這麼大,他真的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好地方。

信的最後,趙匡胤寫到:阿義,從前我們一直生活在戰爭和繁忙的政務之間,現在我才明白什麼是園兒希望的、真正的生活方式。出宮這一年多,我學會了很多手藝,都是可以養家糊口的小技術,但是,做事掙錢的時候,我感覺很快樂、很幸福,原來生活可以這簡單無慮。另外,替我向母後問安。阿義,謝謝你,謝謝你替我在母後身前盡孝。

太宗五年,皇上趙匡義親自來了一趟揚州,在一個滿眼翠綠的園子裏見到了久未蒙麵的哥哥和嫂子,侄子趙德芳十二歲,已經成為一個溫文爾雅的少年郎了。

兄弟見麵以後,趙匡胤與趙匡義擁抱在一起久久沒有分開。宋園兒含笑站在他們身邊,身側是趙匡胤剛剛親手完成的一個雕花石桌,粗糙中透著典雅。

趙匡義轉過頭微笑著凝視宋園兒,她容貌依舊,眼神溫柔的注視著他們兄弟,臉上是藏不住的幸福。趙匡義伸手也將她摟入懷裏,感受片刻的溫暖和馨香。雖然隻有很短的時間,但是趙匡義明白,他這一生,隻為了這一刻而已。

無論離別多久,血濃於水的兄弟親情是不會變的。趙匡義與大哥坐在池塘邊,一邊喝著紹興女兒紅,一邊談論著往事。遠處,宋園兒正指揮著人準備燒烤,德芳的寶劍竟然被她拿來切肉。。。

趙匡義在揚州住了六七日才起駕回宮,與宋園兒相約每五年來看他們一次。趙匡胤也表示過了年會回趟京城,看看老太後及幾位公主皇子。

離開的時候,趙匡義特地送了趙德芳一紙詔書,上麵說無論德芳何時回宮,他都將是一個位高權重的王爺。雖然宋園兒並不在意,但還是讓趙德芳收下了。

坐在行駛的馬車裏,趙匡義看著遠處漸漸模糊的人影,感慨和思緒萬千。無數這次相見的畫麵在頭腦裏旋轉,久久之後卻輕輕歎道:如果這是園兒你最想要的,那我願意成全你,為你扛起江山的責任,還你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