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該國領導人根據西方女性忌諱年齡的禮俗,巧妙的把八十歲說成四十公歲。"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如同四十公斤等於八十市斤一樣,四十公歲就等於八十歲。這位作家聽了十分高興。詼諧機智的祝辭,贏得了數百名來賓的滿堂歡笑。
星期三
怎樣應付突發事件演講時很可能碰到意外的情況,如耽誤了上台的時間,在演講中間突然忘了詞卡了殼。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怎樣控製住場麵呢?
一、上台遲到,要爭取時間,長話短說。二、保持冷靜的頭腦,采取一些巧妙的手段幫助恢複記憶,如向聽眾提問,重複演說的前一句,拋棄忘記的內容,接上後麵的內容等。三、碰到與前一位演說者有重複的材料時,要改動自己的材料,或緊縮材料,或幹脆重新組稿利用新材料。四、機智靈活,臨場發揮。自測題:
1.某單位"加強勞動紀律"演講會正進行到高潮,一個個演講者麵對黑壓壓的觀眾慷慨陳詞,輪到小王,他演講的題目是"談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報幕員報完後,卻發現無人上場,聽眾先是抬頭四顧,繼而交頭接耳,終而喧然大嘩。足足三分鍾,小王才冉冉登台。台下一片"歡迎"的噓噓聲。麵對這場難控製的場麵,小王對觀眾一連三個鞠躬,然後話鋒一轉,"剛才的鞠躬既表示自我批評,更是對在座同誌的真誠感謝--感謝大家對我的論點的熱烈支持!如果說我遲到了三分鍾諸位已感到無法忍受的話,那麼我們有些同誌8點上班9點到,大家作何感想?既然如此,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用得著我多費唇舌去作說
明嗎?"說完敬禮下場,短暫靜穆之後,隨之爆發起暴風雨般的掌聲。請問小王是怎樣機智地贏得了這場演說的?答:第一,小王雖然遲到了3分鍾,但沒有棄權,而是勇敢地登上演
講台。
第二,在聽眾的喧鬧聲中,小王鎮定自如,連接三個鞠躬,起了安定會場的作用。
第三,小王抓住短暫的靜場時機,機智地放棄了打算好的講稿,把自己遲到的事實與要講的演講主題聯係起來,然後又把聽眾的視線牽引到人們熟悉的事情上來。幾句話概括出了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得天衣無縫。由於小王的簡短演講抓住了演講內容的本質,聯係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甸句中肯有力。這樣一來,他遲到了3分鍾不像是因事耽誤了,倒像是故意的。星期四
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演講隻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當演講者與聽眾的情感產生共鳴
時,偉大的力量就產生了。在利用情感感人的過程中要注意:一、感情要真摯、自然。二、要把聽眾放在心裏,情感表達要恰當。三、表達情感要與演講內容相適。四、利用演講環境抒發自己的感情。自測題:1.有一次,一個鄉下傳道者,去問一位著名的牧師,怎樣在炎熱的
星期日下午,使聽教者不為睡魔所擾?那位名牧師詼諧地回答說,隻要叫人拿根棍子把那個傳道者痛打一頓就好了。
2-有一次林肯為一個老寡婦的撫恤金被~官員勒索,大怒而替她向法庭起訴,在林肯出法庭之前,他替自己安排起來,先讀一本華盛頓傳記,和一本革命戰爭史用以加強他的熱誠,燃燒起他的情感來。當林肯結束他在法庭的強而有力的動人演說時,聽審的人當中,有的竟流
出眼淚來,大家一致主張萬萬不能剝削那老婦的撫恤金。
3.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被任命為首相後,在國會上發表了《熱血、辛勞、汗水、眼淚》的演說。丘吉爾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表示了堅決同法西斯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決心。演說完畢獲得了空前未有的熱烈歡呼。丘吉爾這篇僅一千多字,約三分鍾時間的演講既是他的就職演說,又達到了動員民眾抗擊法西斯的目的。
請問上麵三個故事說明了~個什麼道理?答:演講者隻有先說服感動自己,才能說服感動聽眾。星期五如何使語言優美動聽俄羅斯有句諺語,"語言不是蜜,但可粘住一切。"要使語言與內容和
諧統一就要注意:一、語音,包括音質、音速、節奏、語調、音量等,都要隨演講內容、情感需要變化。二、語言,或簡潔明晰,委婉含蓄,或高雅精致,或通俗易懂,或幽默風趣,或熱情澎湃,都要適合演講內容形
式。三、正確使用稱呼語。自測題:
1.據說,在一次演講會上,法國某市市長才開口講"先生們、女士們"時,會場一片嘩然。次日,在上訴未得到市政府受理的情況下,憤怒的女士們又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合遊行,以抗議市長對婦女們的不禮行為,最終迫使市長不得不親自出麵賠禮道歉。
請問這個市長為什麼會引起聽眾的憤怒?說明有什麼問題?答:按西方國家的禮儀習慣,公眾演說稱呼聽眾的順序一般是"女士
們、先生們"。如果顛倒了順序,則被認為是不尊重婦女。
這個故事說明,在演說中要正確地使用稱呼語。根據不同國家地區的禮儀習慣,和不同演講環境,演講對象,演講內容,恰當使用人稱,能使演講聽起來自然、可親。這樣無形中就縮短了聽眾與演講者之間的心理距離。
2.史蒂芬先生在他的名著《記者眼中的林肯》中說:林肯總統,常是一口氣很快的講出許多字句,其中遇到重要的字句,
就把聲音特別拉長或提高,然後再像閃電一般,一口氣講完了那句話,他常常使一兩個重要的字所占的時間,比六七個重要的字所占的時間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