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配置更是強悍,光是狙擊手就有15個,剩下的人都是加蘭德和湯姆遜,操練巴祖卡和迫擊炮的都是大鼻子老外,那體格的扛多少炮彈呀。趙誌還闊氣的帶上了十幾隻騾馬,彈藥滿滿,備用槍械滿滿,大家隨身的背包裏都是食物,彈藥交給騾馬就好了,那像1連的家夥們扛著彈藥箱累的像驢一般。
112團的家夥們早就在列多聽說過趙誌的大名,一些軍官們都是不以為然認為那是以訛傳訛,趙誌左不過就是個抱著大鼻子老外大腿的少校,估計那個少校也是拍馬屁得來的,許是個沒有真本事的。就是因為112團的軍官們私下裏有了這樣的想法,袁青青帶著200多人趕到拉加蘇的時候,才會被派上了主陣地,以至於傷亡慘重。
任誰也想不到,匆匆趕到拉加蘇的趙誌就憑著100多人,隻一個衝鋒就把日軍從陣地上趕了下去。緊接著就是大鬧步兵營的指揮部,把代理營長打的半個月下不來床,這種戰場滋事的罪名夠大了,可是人家趙誌飯照吃、水照喝、雪茄照抽,貌似人家並沒有什麼事。最後在112團極力的運作後,司令部隻是給了趙誌一個不痛不癢的口頭斥責完事,再加上那個步兵營的代理營長也的確是該打,還沒有等趙誌從半路趕回拉加蘇,這件事情就煙消雲散被大家選擇性的淡忘了。
和1連分開後,趙誌還是把手下的50人照著老打法,分成了狙擊隊、攻擊隊和炮兵隊。國舅的15人狙擊手隊走在攻擊隊的側翼尋找高點為攻擊提供火力支援,炮兵隊跟在攻擊隊的後麵,為攻擊隊清除日軍的重火力點,趙誌則親自帶著攻擊隊直接與日軍接戰。老炮帶著巴祖卡是趙誌的奇兵,他們是要在最適合的時候才能動用的,是那根壓垮日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這隻是趙誌的計劃,就是不知道1連和防守的遠征軍部隊能不能意會到自己的意圖,這一仗隻是把日軍趕回山穀那邊去,而不是什麼圍殲或是擊潰日軍,遠征軍現在在拉加蘇的兵力根本就達不到這種戰果,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敵對峙,把拉加蘇一線的日軍牢牢的粘在這裏,不能讓他們隨意的退回去。
日軍的物資大多囤積在孟拱,從孟拱把物資送來孟關,再散運到拉加蘇、大龍河一線,這個過程漫長而緩慢,遠征軍就是要抓住這個的機會,打擊日軍的運輸線,拖延俄軍物資的配送。將前線的日軍牢牢粘住不放,慢慢的消耗他們的意誌力和兵力,消耗他們的食物和彈藥,從而拖垮日軍。
現在已是雨季過後,新平洋的機場已經建好,而且工兵部隊築路進度很快,基本上是前衛部隊打到那裏,工兵隔不了幾天就可以把路鋪到那裏。遠征軍現在是物資充足,彈藥槍械齊備,過不了一陣,隻要公路允許,後方的坦克和大口徑榴彈炮就會上來助戰。在這麼有利的情況下,隻有傻子才會用自己的短處去拚日軍的長處。
按照趙誌的打法,砍刀帶著幾個斥候做排頭兵前出,其他人隨著趙誌跟在後麵。原野上的茅草很短,短到就隻能沒過軍靴,灌木和樹木是幾乎看不見的,這就給趙誌他們的行進增加了不小的危險。好在狗腿子們一般喜歡茅草衣,隻需用刺刀在軍裝上刺些小口子,拔些茅草插進去,遠遠看去倒也要比直杠杠行軍的要強。
這一次趙誌隻要求速度和火力,所以身強力壯的衝鋒槍手被排在了斥候們的後麵,隻要與敵接戰,衝鋒槍手們就一擁而上,直接集火開路,爭取用第一波攻擊就打亂日軍的陣線,逼迫日軍向著計劃中的方向轉移,一次達到作戰目的。所有人的身上就隻帶著1個基數的彈藥和槍械,背包和食物之類的小零碎都被留在了出發地點,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身上的重量,能夠有效的減少體力的消耗,加快攻擊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