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 / 2)

老炮帶著狗腿子們把他們在坪場裏搭建的木板房全都拆了,北邊的小山包上已經清理出了很大的一片空地,老炮用拆回來這些木板,重新利用北山上的樹木搭建起了木屋。斥候隊們外出搜索帶回來的潰兵,也都交給了虞世南和曹本川處理。趙誌手下隻保留了60人,都是隨著趙誌一路衝殺出來的弟兄。

飛機空投物資已經由每天一次改為了三天一次,營地裏已經有了近1500多的潰兵,亂哄哄的住滿了坪場,隻有趙誌他們所在的北山一直很平靜。除了每三天分配物資和每天下山取水的時候,坪場裏的潰兵們就隻能見到趙誌的十幾個斥候而已。住在北山上的狗腿子們,每天隻是在山上叮叮當當的不知道在幹什麼。每次有潰兵想上北山一探究竟,都被趙誌潛伏的哨兵們禮貌的送下了山。

“本川兄,你看這個趙誌在幹什麼?”

“世南兄,趙誌呆在山上不下來,分配物資的時候,也隻是派那個財主來,我那裏知道他在幹什麼?”美滋滋喝著咖啡的曹本川似乎沒有看見虞世南難看的臉色,隻顧喝著咖啡。這咖啡還是前幾天從飛機上空投下來的,分配物資的時候,隻有一套煮咖啡的工具讓酷愛喝咖啡的虞世南犯了難。好在財主隻是多要了些砍刀和軍鍬、軍鞋之類的東西,把咖啡和配套的東西留給了虞世南。

坪場裏的1500多士兵是個大餡餅,受到了後台大佬的指示,虞世南需要牢牢的掌握住這些潰兵。可是趙誌他們這60多人,卻像是紮在虞世南喉嚨裏的一根刺,讓他很不舒服。野心極大的虞世南不想在坪場裏聽見不和諧的聲音,不買他帳的趙誌成為了他的首選目標。

相對於山下兩人的日日算計,山上的趙誌過的倒是挺悠閑。鐵匠利用山上的紅土建了一個煉爐,趙誌命令鐵匠利用廢棄的刺刀打製一批鋼製箭頭,弓弦就利用扳手背出來的十幾根摩托車和自行車的刹車線改製。山上一直的叮叮當當聲,就是狗腿子們在幫鐵匠打鐵的聲音。打鐵用的工具是趙燕在電台裏軟磨硬泡來的,打的名義是維修槍械。

狗腿子們除了日常的搜索和下山取水,就是吃飯睡覺,閑來無事的他們一聽說要打鐵,頓時來了精神。趙誌要打製鋼弩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小生長在山林裏的砍刀告訴趙誌,緬甸的雨季就快來了,到時飛機會難以繼續空投。虞世南他們一直通過電台在申請槍械和子彈,但司令部遲遲沒有答複,現在趙誌手裏的子彈是打一顆少一顆。為了即將來到的雨季,趙誌不得不用冷兵器提前儲備食物,所以趙誌想到了打製鋼弩。

鐵匠的手藝確實不錯,曆時一個星期,眼中滿是血絲的鐵匠帶著兩支弓找到了趙誌。“長官,剛開始有點手生,後麵就快了,扳手那的刹車線隻夠咱們做十支手弩。不過扳手說,由於刹車線材質的問題,這弓的射程隻有50米,弦再拉緊了會崩斷的,不過準頭可以保證”端詳著眼前這兩隻精巧的手弩,趙誌就像在看兩件藝術品,整支弓隻有80公分大小,硬木的弓身被砍刀打磨的很光滑,與弓弦結合的很好,拿在手裏很輕,便於攜帶。趙誌拉開弓,搭上支箭,瞄著前方的一顆樹。“嗖”飛射出去的箭正正的射中了那棵樹,箭頭深深的紮進了樹幹,箭尾還在劇烈的抖動著,發出嗡嗡的聲音。趙誌把箭拔出來的時候,都覺得費勁。

北山上的敲打聲還在持續著,不過外出的斥候隊被趙誌增加到了每天兩支,每隊15人,而且每兩天,趙誌就會輪換一次斥候隊。趙誌利用斥候外出的機會,準備讓所有人都能夠熟練的使用弓箭,順便搜集更多的肉食。為了補充斥候們大量破損的軍裝,趙誌還命令財主主動放棄一部分空投的糧食,用來換回部分軍裝和鹽巴。

半個月後,司令部發來了電報,給坪場裏的潰兵們安排了任務。孫布拉蚌北麵駐守在葡萄的英軍被日軍擊潰了,走投無路的英軍轉道進入了胡岡穀地,應英軍司令部的要求,坪場裏這支遠征軍,就成了營救英軍的奇兵。司令部準備空降一批武器彈藥,命令坪場裏的遠征軍按照每隊500人,分三個方向互相策應,接應英軍。再等待合適的機會,和英軍一塊撤往印度。

虞世南、曹本川和趙誌三人終於又坐在了一起,趙誌雖然隻有60多人,但其他兩人卻不敢小看他的力量。整個坪場的遠征軍裏,目前隻有趙誌的手裏有三挺機槍和不下五架的擲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