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本人在東北地區的經濟投資可以轉讓,也可以繼續經營,但必須守法,如果做不到,可以由我們的中華開發公司統一溢價收購。
第四、日本人在東北的開墾居民可以繼續居住開墾,但是必須按照我國法律法規經營。同時日本人不再享有外交豁免權。
第五、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庚子賠款問題留待和英法等國一起討論。”
王振宇想了想不等顧維鈞開口又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少川兄啊,你要知道我們在列強環伺的前提上要談崛起是不容易的,所以許多付出是必要的,要有長遠眼光和方向。至於付給日本人的錢,可以先定總額,支付方式最好是分期付款,我可不希望日本人拿著一筆巨款武裝他們的軍隊然後再來揍我!”
顧維鈞認真做完了記錄,看了一遍,開口道:“大帥,我估計日本人肯定不會答應,因為一旦答應,就意味著他們付出巨大代價的日俄戰爭到這算是白打了。說不定他們寧可把五萬軍隊都犧牲掉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
王振宇也覺得自己有點太理想化了,他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饒有興趣的看著顧維鈞這個優秀的外交官道:“那你們說說,咱們該怎麼搞法?”
顧維鈞想了想欠身道:“卑職認為既然是要讓日本人放棄如此巨大的利益隻有一個辦法,給他們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隻有這樣日本人才有可能放棄他們在東北的既得利益。據卑職所知,日本人一直有一個龐大的計劃,就是大陸計劃。他們一直渴望在亞洲大陸獲得一塊土地,朝鮮隻是他們的跳板,但是朝鮮實在不是什麼發展的好地方,所以他們才會不斷的從我們中國奪取土地和資源。隻是我們中國太敏感了,日本人擴張的步伐越大,英美的反感程度就越高。卑職這半個月一直在國安局外交檔案室裏研究日本新任首相原敬的外交政策,發現這個人對我們來說是友好的存在,雖然他支持了山東之戰。但是從他的執政思想來說,他對於我們的危害並不大。原敬認為日美英三國進行合作對國家的將來極為有利。反之,如果日本與美國關係疏遠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原敬認為迄今日本以武力對中國實行擴張主義政策,從而引起日本與歐美各國間的摩擦,招致日本在國際上受到孤立。他反對大隈內閣對華提出二十一條也是出於認為這樣做會刺激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不僅損害日中友好關係,西方列強還會猜疑日本對中國懷有野心,使日本在國際上倍受孤立。在不幹涉內政的方針下,原敬把日中友好做為對華基本政策。而最新的情報顯示,隨著山東戰局日軍處於不利甚至傾覆的態勢情況下,原敬已經考慮免去陸相,這次山東之戰的主要策劃者田中義一的職務了。”
王振宇摸著下巴想了想,曆史上的原敬確實有平民首相和和平首相之稱,不過他的運氣並不是太好。當時中國北方的北洋軍閥政府和孫中山領導的南方政府對立,原敬確定了由中國南北政府達成妥協建立統一政府,日本將和這個統一政府建立友好關係的基本政策。原敬內閣成立後,立即禁止向中國北方政府借款和出口武器。基於這種構想,原敬內閣決定通過美國提議的新對華貸款團向中國提供貸款。原敬內閣的基本對華政策是以與美英協調為前提,本著不幹涉內政的精神而確立的,意味著迄今日本以軍事力量把中國置於勢力範圍之內,將其作為鐵、煤等資源供給地和日本製品出口市場的大陸政策發生巨大轉換。雖然原敬堅持確保日本在滿蒙(中國東北和內蒙古)的利益,但畢竟他還是想通過經濟活動加強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
現實並沒有象原敬想像的那樣發展。在巴黎和會上,如何處理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權益問題成為焦點。日本主張有繼承這些權益的權力,中國則要求歸還山東,雙方發生對立。日本以不參加國際聯盟相要挾,逼迫歐美列強承認了日本對山東的特權。中國表示強烈抗議,1919年5月,在全中國範圍內爆發了要求歸還山東主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群眾運動(即“五?四”運動)。抵製日貸等反日運動高漲,中日關係惡化。同時,要求民族自決的民族主義運動在朝鮮半島也爆發出來。同年三月朝鮮爆發了要求從日本殖民地下解放出來的三?一運動。原敬內閣為了與中國改善關係,開始出現歸還山東權益的動向。(最終實現返還是在1923年華盛頓裁軍會議上由原敬的繼任者高橋是清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