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關稅自由權;
巴黎和會自始至終在帝國主義戰勝國的操縱下進行。
大國會議,凡和會一切重大問題均先由五大國會議討論決定。先有“十人會議”,由美國威爾遜和蘭辛、英國勞合?喬治和貝爾福、法國克裏孟梭和畢盛、意大利奧蘭多和桑尼諾、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牧野伸顯組成。“十人會議”為五大國“經常的正式會議”,和會期間共舉行60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會議”縮減為“四人會議”,即英、法、美、意四國首腦就和會中有關歐洲問題私下協商(4月23日意首相奧蘭多離會,由英、法、美三國首腦以“三人會議”形式控製局麵)。
和平預備會議,即27國全體會議,和會期間僅開過6次,止於形式。
和平正式會議,協約國代表與各前敵國代表分別相會,一次是遞交和約最後草案,一次為簽署和約。
雖然中國歐洲遠征軍在歐洲打出了漂亮的戰果,雖然南方的國民政府已經開始了現代化的步伐,但是在列強的眼裏,中國依然是一個弱小的古國,而日本才是亞洲地區性強國。
英國對於日本這個小老弟還是很照顧的,不過戰後的英國已經拿不出什麼東西來安撫日本了,他們能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用中國去滿足日本,然後使得日本能夠為他們繼續牽製俄國,同時不要去打英法在南洋殖民地的主意。
和會最初答應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是日本代表牧野伸顯提出了所謂的《二十一條》說,該員堅持認為按照這個條約,山東地區的利益應當歸屬大日本帝國。英法幾乎想都不想就把這個權益則轉交到日本。
顧維鈞立刻要求重提要求,把原定的七點要求改為八點:
一,廢除勢力範圍; 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 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 八,廢除二十一條。
甚至為此他們還單獨求見了法國總理克裏孟梭尋求支持,因為該死的英國佬已經旗幟鮮明的站到了他們的日本盟友這一邊(英日同盟是英國控製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扼製俄國和美國的一個重要政策)。
但是和會依然於1919年4月29-30日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1919年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征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這裏麵就涉及到一個政治鬥爭的問題了,和曆史上不同,現在的皖係早早的就失敗了。如今的中央政府是奉係扶持的錢能訓政府在掌權。而原本屬於曆史上皖係勢力的新交通係除了曹汝霖投靠南方擔任武漢市市長,而陸宗輿,章宗祥則扛著新交通係的大旗投靠了張作霖,張作霖手底下還正好缺人,於是聯合了。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批和新交通係不合的政客則在一些已經南下的元老級人物支持下搞出了一個國民外交協會:1919年2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團體聯合組成的國民外交協會在熊希齡宅開成立大會,推舉熊希齡、汪大燮、梁啟超、林長民、範源濂、湯化龍、嚴修、張謇、莊蘊寬十人為理事。21日,該會通電發表七點外交主張:“一、促進國際聯盟之實行;二、撤廢勢力範圍並訂定實行方法;三、廢棄一切不破土平等條約及以威迫利誘或秘密締結之條約、合同及其他國際文件;四、定期撤去領事裁判權;五、力爭關稅自由;六、取消庚子賠款餘額;七、收回租界地域,改為公共通商。”
巴黎和會交涉失敗的消息嚴格來說就是這個機構泄露出去的,這裏就不得不說張作霖做人失敗了,徐世昌這個大總統雖然是他扶持的,但是卻跟他不是一條心,對於巴黎和約,徐世昌也是抱有期望的,所以如果交涉失敗,徐世昌是不會也不能在上麵簽字的。可張作霖和日本人他也惹不起,於是他選擇暗中支持這個國民外交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