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1918(六)(2 / 2)

而這個時候日本人還在為要不要出兵俄國爭論不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身邊那個沉睡了近三百年的獅子正進入第二波發展期,離完全蘇醒已經不遠了。

王寵惠因為這一次秘密外交的成功,回國後不久就被委任為國民代表大會外交委員會主任委員,外交部副部長。

至於俞大維,也因為在這一次談判中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國安局的通令嘉獎,隨後被授予軍籍,根據其個人意願,被安排進入到了軍備部係統任職,軍銜少校。

1918年9月11日,馮西克特帥領的德國軍事顧問團抵達中國,王振宇親自到上海接的船。幾乎是從這一刻開始,青年軍進入到了第二次大規模升級的狀態,整個軍隊的實力由此上升了一個台階。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幾乎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刻板,計劃性強,英勇善戰也成為了這支軍隊骨子裏的東西。整個亞洲乃至世界開始忍不住的顫抖起來。。。

北京,紫禁城,雖然民國不過才七八年的光景,但是宮牆上牆漆脫落的斑白卻忍不住顯露出頹敗的氣息。

實在不是愛新覺羅家不顧什麼皇家的體麵了,而是這些年的日子實在是越來越難過了。

宣統三年,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年,革命的炮聲已經響徹了整個南方,滿清政府的財政崩潰。,一邊是富的流油的王公貴族不肯拿出半分自己的銀子補貼國用,另一邊卻是窮的叮當響的八旗大爺們一個勁的鬧餉,據說他們生來就是兵,可讓他們去打亂黨,對不起,爺沒這個功夫。

於是大清帝國在這麼一幫子人的努力下轟然倒塌,從這一點來說,要論對革命事業的貢獻,慶親王絕對排在孫文之上。。。

結果了,袁世凱用每年400萬銀元的優待條款就換取了清帝退位,合著皇帝的價格就是這麼點了,算算看,慶王爺的身家完全可以當二十五年的皇帝了。而八旗那些自詡勇武的將士們在領了最後一次旗餉銀後連忙去茶館遛鳥了,至於大清王朝的死活和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至於明年的餉銀沒著落怎麼辦?明兒的事明兒再說吧!

這四百萬元每年的皇室退位優待金其實也就發到1915年也就開始打折扣了,不過一大半總還是有的。唯一讓皇室不滿的是袁世凱為了登基稱帝,強行把三大殿收歸民國政府所有了。

袁世凱稱帝失敗死後,北洋政府的財政危機進一步加劇,段祺瑞好歹還念舊情,把這四百萬一年的費用給省到了一百萬,其餘的自然也沒說抵賴,而是拖欠。也行吧,一百萬銀元放在民國時期的四川差不多可以養一個師的軍隊了。宮裏現在的人可不算太多,所以勉強湊合還是夠用的。

真正的悲劇發生在去年,直皖戰爭的結果是段祺瑞的皖係軍閥在一瞬間就退出了曆史舞台,於是連一百萬都成問題了。

接替段祺瑞掌握北京政權的是張作霖,北京也變成了東北奉軍的地盤,可是奉軍壓根就沒把紫禁城的皇帝放在眼裏,要知道當年皇帝得勢的時候,我們的張老將還在白山黑水之間當土匪了。

所以張作霖不但把清室的代表臭罵一頓轟走,甚至還盤算著要不要從宮裏弄點銀子補充自家軍費不足了。當場就把清室的幾個代表給嚇得連滾帶爬跑了出來。

張作霖現在確實是財政困難,這當初招兵是容易啊,二十萬奉軍跟吹氣球一樣變成了七十萬。請神容易送神難,擴軍容易裁軍難,張作霖現在是天天為自己麾下的弟兄們吃飯發愁了。。。

至於紫禁城,對不起,顧不上了,於是整個皇城就忍不住的敗落下來了,而宗室對此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