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西北殘陽(三)(1 / 2)

許多年後,蘭州戰役幸存者馬蘭坡在和自己孫子的一次聊天中說道:“不要去使用暴力,不要去相信所謂的真主,那都是那些老爺們忽悠你去為他們賣命的把戲。世上真的有真主存在的話,那麼這個真主肯定不會要你去為他殺人作惡,凡是要你為他去殺人作惡的肯定都害死偽主。”

看著似乎不太明白的孩子,他又說道:“在蘭州,幾十萬人被殺的屍橫片野,血可漂櫓。那是我們最可怕的記憶,所以孩子,老老實實做人,遵紀守法,不要相信什麼狗屁的真主,如果真主真的存在,那我們那幾十萬信仰者就不會被卡菲爾殺的這麼個幹幹淨淨了。。。”

蘭州戰役對於吳佩孚個人來講是一場鬧劇,他感覺自己穿越了,而且是直接穿越到了幾百年前的大漠,漫天飛舞的風沙,數十萬遊牧民族凶悍的騎兵,肆無忌憚的呼嘯而來。

但是吳佩孚仔細看了看身邊的軍隊,那裝備是清一色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啊,難道這些聖戰戰士和義和團一樣刀槍不入,吳佩孚由不得心裏有些擔憂。

西北邊防軍雖然沒有按照青年軍野戰部隊的標配來配置裝備,可王振宇也沒小氣,他把去年護國戰爭時期繳獲的北洋軍的武器剩餘的部分一點不少的撥給西北邊防軍了。這到沒什麼,就現在軍備部下屬的六大軍工廠每月的步槍以及彈藥的產量,要支撐吳佩孚這二十萬大軍那是綽綽有餘的,所以在吳佩孚麾下的第一師到第四師,文正式步槍的普及率很高,相對而言他們的後勤補給也就變得輕鬆了。

真正讓吳佩孚覺得給力的是大炮,用日本特高課發布的秘密調查報告上的話說,如果不是這些大炮,吳佩孚的軍隊充其量也隻能叫步槍兵而不能叫步兵。恰恰是這些大炮迅速拉開了西北邊防軍和四馬麾下回族軍隊戰鬥力的差距,補充給吳佩孚的全部都是105mm大口徑的野戰炮,炮彈也十分充足,炮手也大多是參加過護國戰爭的老手,這樣一來就讓蘭州戰役變得更像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屠殺。

戰役是人數二倍於敵的回族軍隊帥先發起的,在寬度不到三公裏的戰線,回族軍隊在他們的阿訇的鼓舞下,抱著為真主獻身的偉大理想,拿著步槍,大刀等各色武器勇敢的朝著剛剛出現在他們麵前,還沒來得及做戰鬥準備的邊防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衝鋒。

這讓原本信心十足的西北邊防軍官兵從上至下全都目瞪口呆,他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些回人憑什麼敢衝鋒,就憑信仰?

好在這些聖戰戰士衝鋒的距離有點長,而且他們沒有馬家軍那麼多精良健壯的戰馬,不然這場蘭州戰役的結果還真的是不太好說,指不定吳佩孚的正規軍就真主一個閃電劈沒了。

頂在最前頭的是西北邊防軍第三師馮玉祥的部隊,其實對於投靠國民政府馮玉祥是有些擔心,畢竟自己這些人過去會不會被撤換是個問題,手裏的權力大幅度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至少當軍閥是沒可能的了,誰見過後勤掌握在別人手裏的軍閥?

隨著舅父陸建章出任河南省省長的任命下來,馮玉祥才慢慢改變自己過去的觀念,他選擇老老實實跟著吳佩孚繼續西進,軍閥當不了沒關係,一官半職總還是要混到的。

第三師是馮玉祥原北洋第十六混成旅的老底子了,這支部隊最大的特點就是紀律性很強,非常講軍紀。所以麵對四馬莫名其妙的攻擊,全師雖然一陣惶恐卻沒有發生四馬意料中的潰散。

從進攻發起點到馮玉祥部所在位置差不多有六百多米,跑步再快也要二分鍾左右,這給第三師留下了充足的準備時間。所有馮玉祥一聲令下準備戰鬥,第三師的官兵就立刻聯想到了馮玉祥嚴酷的軍法,而把對敵人的畏懼拋到了腦後,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師座比敵人要恐怖的多。平日嚴格訓練的效果在這一刻立刻展現出來,第三師二個正規旅外加三個團的作戰部隊立刻搶占有利地形,在最短的時間裏,用背包,石頭,行軍馬車堆積了一道簡易的數百米長的半圓形戰鬥掩蔽物,並且把軍備部配發的迫擊炮,各色輕重機槍擺放完畢。步兵則按照要求進入匍匐射擊的動作,並且毫不猶豫的掏出了身上標配的八枚手榴彈。一個叫石友三的年輕士兵緊張的問自己的營長:“韓營長,這些回回是不是會妖法?是不是殺不死?”

這個名叫韓複渠的營長氣的直接賞了這個年輕士兵一鞭子:“放屁,老子還沒見過殺不死的人,告訴弟兄們,待會等敵人衝入五十米就聽老子槍響狠狠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