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徐州之戰(三)(1 / 2)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9月11日,舉國關注的徐州之戰終於打響了。

在打響之前,張作霖在奉係內部高級將領會議上拍著桌子下了決心:“此戰勝敗關乎江山誰屬,還望各部精誠團結,齊心協力,不然我們就是有逃回關外一條路了。。。”

可惜張作霖不是穿越客,不然第一精誠團結這四個字他是不會提,第二逃回關外這條路也不該提。曆史上凡是高喊精誠團結的最後都是自己先把自己折騰死了,凡是留有退路的最後都會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退了。

不過張作霖是什麼人啊,能夠在東北胡子裏頭出頭並且最終混上中華民國最高寶座的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所以這邊下了打的決心,那邊還不忘記派人去和南京國民政府搞什麼和平統一談判,按照張老將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趁機迷惑一下南方那幫傻子,為張宗昌和孫烈臣接下來的攻勢做個掩護。

可以說,這樣的和談從一開始就是不真誠的,但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以章太炎為代表的光複會係卻自認為看到了一種希望。

9月4日,在南京兩院會議上,章太炎以國民政府副主席,監察院院長的身份發表了《如何在製衡中尋求統一》的著名演講:“我們的國民政府已經是民國到今天為止十分民主的政府了,我們兩院決策和執行都充分體現了我們的民主意誌。可是為什麼我們依然覺得這個政府不民主呢?問題出在哪兒?我們一直不得其解,知道汪精衛刺王事件之後,我們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覺得自己的政府不民主,歸根結底隻有一個原因,軍隊權力過大,已經淩駕於政府之上。我在這裏對武漢的軍事委員會沒有什麼意見,但是卻充滿了擔心。從目前來看,王振宇領導的軍事委員會依然在努力維持國民政府的權威,這沒什麼不對。可是如果有一天,王振宇個人的思想變了,或者說軍事委員會的最高決策者更迭了,我們的民主是否還能繼續下去,我們的國民政府是否還能是一個民主政府,這才是我最擔心的。所以我們應該在接下來的南北和平統一談判中爭取主動,把北方的軍隊和南方的軍隊團結起來,在我們的軍隊係統中形成一個平衡的生態環境,隻有這樣,軍隊和軍事集團才無法淩駕於政府之上。而這個時候我們的國民政府才能在完成祖國統一的大前提下,成功的升格為中央政府,而中國才能更加民主和富強。。。”

孫文被迫病休之後,名為政黨實為聯盟的國社黨內的政治局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原本處於龍頭老大地位的同盟會係發生了分裂,胡漢民,許崇智為首的一派選擇堅定的站在孫文這邊,被人稱為“孫文係”。而原屬黃興一係的熊克武,程潛等人則選擇投靠了王隆中,這一係根據其淵源被人稱為“黃興係”。而同盟會係的分裂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章太炎的光複會係和熊希齡、梁啟超的進步黨係在國民政府內部的強勢崛起,這兩個派係原本在同盟會係的強勢壓製下是聯合抗敵的,但是王振宇出手打擊和分化同盟會係後,他們反而為了權力發生了分裂,這一點是當初王振宇決定趕走孫文時沒有預料到的。

現在好了,手握文官事務和政府監察大權的章太炎在南京公開提出了組建聯合政府的政治口號,打著把奉軍和青年軍一起合並組建國家軍隊的主意。還別說,這麼個思路一出來,在南京各界還真的是有不小的市場,畢竟在大家看來,內戰這玩意能夠不打還是不打的好。

而在武漢,幾乎是同一天,已經習慣當甩手掌櫃的王振宇正帶著自己的四個兒子,十二歲的沈荃、五歲的王敬業,已經剛剛可以小跑的王敬文和王敬武。其實王振宇還有一個孩子,就是五月底出生的千金王思韻,這會還滿足於天天喝奶睡覺了。

王振宇平日諸事纏身,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好不容易安排出這麼一天,帶著四個孩子去參觀剛剛落成的武漢國立動物園吧,南京那邊又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王振宇對此很是不爽,其實反對自己並沒有什麼,作為政治人物,王振宇這點肚量還是有的。但是章太炎千不該萬不該在王振宇陪孩子的時候惡心他,他是真的有些不爽了。

“陳秘書,給我叔父去封電報,最近我們國民政府貪汙腐敗的現象愈發嚴重了,需要懲戒一下。這樣吧,設立一個廉政公署,任命陳炯明為主任,把文官事務委員會的糾察權分給這個部門就是了。此外安排我們的代表發起一個提案,反對國民政府官員兼領國民大會下屬單位職務。這個監察院院長我看可以給孫文一係的謝持或者鄒魯,另外派人去上海見下孫文,讓他安心修養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