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震驚世界(二)(1 / 2)

曆史上的日本在一戰時期的政治家頭腦應該還是比較清醒的,至少他們沒有和二戰時期東條英機那種白癡一樣亂來。雖然野心十足,但是還知道量力而行。

這裏頭理由無非幾點,首先,日本的戰略目標是獲得亞洲大陸,歐洲戰場絕不是其現實目標,當然無需主力遠赴萬裏參戰。其次,借一戰的形勢,西方列強無暇東顧:英國希望日本能牽製德國在遠東的力量,德國陷於兩線作戰,無力支援其亞洲殖民地,法國苦苦支稱德國重壓,腐朽的沙俄後來更是爆發了革命,至於美國,由於戰略重心在於歐洲,注意力也在歐洲。如此大好形勢,日本可以排除列強幹擾,以協約國身份對德宣戰,直接搶奪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地盤,直接在家門口撈好就是,不必勞師動眾遠征歐洲(有驅逐艦隊赴地中海協助英國反潛,非帝國海軍主力)。最後,日本無論是陸海軍赴歐,沿途需要的補給都必需依靠英國海外殖民地,還要麵對德國潛艇威脅,兵力部署風險大,到達歐洲戰區,後勤補給必然依賴英法,作戰獨立受限。鑒於一戰的殘酷性,日軍主力赴歐參戰,很可能會遭到毀滅性的損失,既使因此而獲得更大的戰勝國利益,也是得不償失,元氣大傷。因此,一戰時的日本是不可能主力赴歐作戰。

但是在這個時空,還處在內亂和分裂狀態的中國,突然有一個名叫王振宇的軍閥(無論王振宇承認與否,日本特高課對其的定性就是軍閥)派出幾十萬遠征軍跑到歐洲去打戰的行為很可能改變原來的曆史。至少在永田鐵山看來,這個叫王振宇的家夥給帝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帝國內部軍國主義的狂熱分子也叫囂著要出兵歐洲,理由居然是連支那都出兵了,堂堂大日本帝國為什麼要窩在亞洲一動不動了?各種請求出兵歐洲的請願遊行正在東京上演,大家的參戰熱情也愈來愈烈。這次如果中國人真的如法國報紙所說的那樣,數十萬軍隊在幾個小時內讓德國人打得落花流水,那麼估計對於日本國內正在不斷升溫的出兵歐洲參戰的情緒也是一個降溫的效果。永田鐵山是一個十分睿智的人,他考慮問題和陸軍內部那幫皇道派的傻子是不一樣的,軍事對他來說隻是政治的延續和手段而已,隻有瘋子才會把大日本帝國不斷的拖入到戰爭中去。日俄戰爭的慘痛教訓已經讓一部分日本軍人清醒的認識到列強的強大,柿子還是要挑軟的捏。

被列強政客痛斥的中國公使胡惟德無疑是今天酒會最悲劇的人了,實際上那支據說在凡爾登地區僅僅幾小時就被德軍打的灰飛煙滅的中國軍隊跟胡惟德公使供職的政府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嚴格算起來甚至還是敵對的存在。但是這些高鼻子的老外可搞不清你中國人的這些複雜關係,所以炮火自然是毫不客氣的朝著胡惟德就是一頓亂轟了。

胡惟德心裏也是氣得大罵中國歐洲遠征軍和南方的國民政府,沒那個金剛鑽就別攬這個瓷器活,折損了幾十萬軍隊不算,還把臉都丟到歐洲來了,這真是,這真是,叫人無語了。。。

“啊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淋了雨的緣故,反正在前往梅斯的路上,引發全法國上下一片混亂的白崇禧同學一個勁的打噴嚏。幸好先頭部隊已經肅清了四周的道路,不然就他這麼個打法,肯定暴露目標。

身體不舒服的白崇禧自然精神也好不到哪裏去,他漫不經心的問身邊的參謀:“我們離梅斯還有多遠,法國方麵的情報人員還沒把當地德軍的情報送來嗎?”

說到這次奇襲行動,配屬中國遠征軍的五百名法國人的表現是最讓白崇禧驚訝的。這五百名法軍是以顧問和翻譯的形式存在的,其實說翻譯還有點誇張,因為真正懂中文的法國人十分稀少,承擔翻譯任務的更多是中國人。這些法軍真正的職責是帶路和收集情報,整個顧問團的團長是一名名叫戴高樂的上尉,曆史在這裏發生了一次偏差,原本在法軍第33步兵團擔任上校助理的戴高樂上尉因為被臨時委任協助貝當元帥接待中國歐洲軍事觀察團的任務而成功躲過了曆史上淪為戰俘的厄運。曆史上在凡爾登戰役中,年輕的戴高樂會在戰鬥中第三次負傷,然後被德軍俘虜然後在戰俘營渡過三十二個月的生活。而後因為和中國佬打過交道,這個個高頭小耳朵尖的帥氣法國小夥子出任了聯軍司令部駐中國軍隊的聯絡官助理,因為對中國軍隊的不重視,這個聯絡官在福熙元帥出任總參謀長後就一直空缺,貝當元帥一度提名尼韋爾上將兼任,但是被傲氣十足的尼韋爾將軍拒絕了。於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僅僅是上尉的戴高樂就成了這五百法國人的頭頭。好在白崇禧自己也是個年輕人,對這一點並不計較,他和這個於大帥同年的法國小夥子建立了還算不錯的友誼。不過這點友誼在戴高樂發現中國軍隊從陣地上悄悄撤出的時候就失去了作用,這個固執的法國小夥子毫不猶豫向白崇禧將軍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你們現在的行為無異於是在背叛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我甚至可以認為你們和該死的德國佬是一夥的,白,你不配擁有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