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上海行(四)(1 / 2)

民國時代的上海灘最不缺的可能就是大亨了,史量才就是其中一個大亨,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大亨,報業大亨。

這個大亨一詞出現於清末的上海,是上海方言中專指稱霸一方的幫會頭目或達官巨富。然而“大亨”一詞,並不是中國的“土產”。19世紀中葉,英國人約翰·亨生(JohnAHanson,1803--1882)發明了一種在車後駕駛的雙輪小馬車,就以自己的名字將此馬車命名為“亨生”,亨生幾經改良,成為豪華私人馬車。隨著上海的開埠,亨生豪華私人馬車於1880年後進入上海,被稱為“亨斯美馬車”。根據1900年的統計,當時整個上海擁有“亨斯美馬車”者不足10人,而且全部是工部局董事或外商大班。華人中第一個擁有“亨斯美”的人是《申報》老板史量才,還是花費了數十萬兩之高價從一個德國人手中買來的。於是上海人就將擁有這種馬車的人稱為大亨。後來引伸開來又把稱雄一方者叫做大亨,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史量才,名家修,祖籍江寧,清同治三年(1864年),其父移居鬆江府婁縣泗涇鎮,開設泰和堂中藥店,遂入婁縣籍。早歲穎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中秀才。戊戌變法後,受維新思想影響,放棄科舉,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杭州蠶學館學習。年假歸裏,與地方人士籌款,在泗涇創辦養正小學堂。蠶學館畢業後,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創辦女子蠶桑學校(後該校遷至蘇州滸墅關)。同時,又先後在南洋中學、育才學堂、江南製造局兵工學堂、務本女校任教,並與黃炎培等發起組織江蘇學務總會。為反對清廷向列強借款築路,參加收回路權運動,被舉為江蘇鐵路公司董事,曾親至石湖蕩橋梁工地現場擘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時報》主筆。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江蘇獨立運動,響應革命,曾清理江海關財務,後被選為江蘇省議會議員。民國元年(1912年)接辦《申報》,任總經理。從民國5年(1916年)還清了張謇等在《申報》中的股款,從而使《申報》擺脫了張謇等影響。

一般來說,采訪這樣的工作是不會勞動史量才親自出馬的,但是此前因為《申報》不斷發表文章批評國民政府的關係,王振宇遲遲不肯接受《申報》的專訪。不得已,為了拿下王振宇,史量才親自出馬了。

要不怎麼說人的長相很重要了,史量才的麵相是額闊耳厚鼻大,屬於有福氣的人,但是五官的布局卻很是局促,屬於缺乏後福。這樣的麵相王振宇在後世也見過一個,他父親的一個戰友就是,人品性好,生活也順風順水。可是後來就不行了,四十一過,先死老婆,後自己也得了癌症,讓人不禁扼腕。王振宇一看到史量才就想到了父親的戰友,然後再想想曆史上的史量才的結局,也就不覺得稀奇了,果然是長相決定命運啊!

史量才:“王委員長,很榮幸能夠對您進行專訪!”

王振宇:“該說榮幸的是我,據我所知,史老板一般不會出來做什麼采訪,最多也就是在報紙上撰個文什麼的。”

史量才:“嗬嗬,沒辦法,我的記者求見您多次了,一直都沒有獲得許可,而您這樣的公眾人物又是大家關心的。為了民眾的利益和需求,史某隻能厚著臉皮來求見你了,這也希望以後還是能給個方便。”

王振宇笑了笑道:“不是我不給方便啊,你們申報現在是三天一小罵,五天一大罵,整個國民政府都快被罵成孫子了。你們這樣讓我怎麼敢行方便啊?難道跑到我麵前指著我鼻子說我是國賊?”

王振宇的直率讓史量才很是吃驚了一把:“不是我們喜歡罵人,而是我們通過租界的朋友收到一條消息,說是咱們國家準備參加歐戰,然後以國家利益為抵押,獲取足額的貸款然後編練參戰軍,這個事情可是真的?”

\"這就算是開始提問了嗎?\"王振宇笑問道。

史量才:“是的,可以算是開始提問了,希望您能實話實說。”

王振宇點點頭道:“是的,確有此事,而且北洋政府已經對德宣戰了,接下來派參戰軍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史量才搖搖頭道:“可是據我所知,你們這些大佬編練參戰軍並不是要去歐作戰,而是想借此擴大自己的軍備,然後開始武力統一的步伐,不是嗎?”

王振宇笑了笑:“史先生看問題還真的是一針見血,確實是這樣,至少北邊的段祺瑞他們折騰的參戰軍就是為了南下打我的。”

史量才似乎並不滿意這個回答,他繼續不依不饒的問道:“那麼王委員長,您呢?據說你正在和法國人合作,編練一支龐大的參戰軍,你編練這支參戰軍的目地難道不也是為了武力統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