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王家瑣事(二)(2 / 2)

“曆史的長河裏就是這樣充滿了偶然,那天鬼使神差的一個念頭,居然影響我的一生。回首此生,這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在那一刻,我無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為自己感到自豪。雖然這隻是一個偶然,卻又似乎帶著一點必然,或許我們的曆史就是由這一個個必然和偶然共同組成的了。”

就在王振鵬他們逃往天津準備走海路南下的時候,6月10日,在南京,一場有關於民主問題的討論正在進行,而引發這場討論的導火索是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憲兵司令部司令楊萬貴中將代表軍事委員會向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遞交的《關於禁止公民非法持有槍械》的提案。

這份提案作為第一屆國會民國五年第三次會議的第六份討論案在為期七天的會議的第三天下午進行的表決,在議長章太炎的主持下,全部361名國民代表,實際出席307人,以讚成221票,反對71票,棄權15票通過了這一項議案。

隨後就引發了一場關於民主問題的大討論。

首先發難的依然是一直和王振宇唱反調的上海《申報》:“。。。餘既自稱係國民之政府,何來禁國民自衛之權利一說,為何美國不禁槍械其國不亂?中國不禁槍械則天下大亂?既是民主體製,為何隻一黨獨居中央,此何來國民政府一說?如此披民主之外衣,行獨裁之實體,與袁世凱之獨裁帝製又有和區別?試問國民政府,明日走向何方。。。”

隨後《浙江民報》《上海日報》《江蘇光明報》紛紛撰文跟進,一時間對國民政府的批評之聲四起。

以《沅江日報》為首,《青年軍報》,《國社黨報》,以及《南京日報》和《武漢日報》對此自然是不遺餘力之反擊:“。。。所謂民主,不在於其表麵形式,而在於其是否保護國民之民主和自由。如英國之情形,國王尚存,民眾無槍。然民眾可選舉議員,罷免政府,爾能視之為袁賊之帝製獨裁政府乎。。。”

出人意料的是,此刻的南京國民政府卻是死一般的沉寂,很顯然,整個討論的背後就有孫文或者胡漢民在推波助瀾,其本質到未必是要搞什麼多黨製,而更大的可能是要營造一種輿論氛圍,達到某種目的。

王振宇思來想去,也沒覺得靠幾個筆杆子就能動搖自己手底下的槍杆子。因為軍隊對自己的忠誠絕不是簡單的依靠信仰,還有利益的關係在裏麵,放眼全國,以銀元為計價單位,普通士兵月餉拿到八元的有幾家,整個北方北洋是最高的,六元每月,可實際到手隻有二元四角。打倒自己容易啊,國民政府拿什麼發薪水給這些士兵?稅收?

現在的王振宇集團實際上中華開發總公司,三大銀行,青年軍共同組成的,要麼一並收拾了,否則牽一發動全身。

果然,這個爭論僅僅持續了不到二周就風平浪靜了,胡漢民等人突然發現王振宇這個年僅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比他們想象的要底氣足的多。根本就沒有在這場論戰中露出半點驚慌失措的樣子,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有,胡漢民甚至開始隱隱擔心,自己一再挑戰這個年輕人,會不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顯然這點擔心是多餘的,王振宇現在確實是很討厭胡漢民,但是不代表他有時間和想法要去收拾胡漢民。一個政務院的管家,免掉容易,但是再換誰來?折騰來折騰去,最後還不是折騰自己。所以這點政治氣度和容人之量王振宇還是有的,且由某些人如跳梁小醜一樣去跳吧。想到這裏王振宇也不免感慨,也許最適合和自己合作的人應該是宋教仁,而不是孫文他們,至少宋教仁的習慣是把政治鬥爭納入法律和議會的框架內,而不是陰謀詭計。

算了,不去想了,在上海通過招標的方式,把整個輕工業發展計劃包出去之後,王振宇在商人階層中的威望達到頂點。至少在這些商人看來,王振宇是個好同誌,幾百年也難遇啊!

可是王振宇卻要煩惱更多的是,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護民族輕工業的發展,這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關稅問題,目前海關確實是收回了,但是關稅卻隻有百分之五,這個關稅實在是低的嚇死人。按照王振宇的想法,起碼得百分之二十才能確保本國的產品有市場競爭力。當然這個問題現在不急,不過等到歐戰結束,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出現,所以現在必須趁著洋人不敏感的時候把這個敏感問題解決了。可是這個事情讓誰去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