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對德宣戰(三)(1 / 2)

王振宇隻好拿出一張紙和筆畫道:“生產是為了滿足消費,對嗎?我們把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外國人,換取外彙的目的,還是要從他們手裏購買產品滿足我們的消費,對嗎?所以,我們自身的消費能力也要提高,而發錢給老百姓是不現實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讓我們的軍隊稱為消費的主體,以此拉動產能。當國民能花錢的時候,我們的工業才不是畸形的。所以我的意見,所有的工業計劃都要調整,我要在廣州建設我的海軍工業,要在內地建設我的陸軍工業,然後以這些工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就業,並且通過工作獲得更多的資金,然後輕工業才有發展的空間,要想辦法讓城裏人都富起來,要想辦法讓農村的人也有錢。而如果現在做不到這一點,就讓我們手下那幫該死的兵痞子先去努力消費。我的士兵要使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裝備,拿著最好的待遇,裝著最漂亮的製服。而這一切現在他媽的都得我來買單,該死!”王振宇粗略估計除了這重工業外,還有輕工業,鐵路都需要自己掏錢,好不容易獲得200億華元的戰爭紅利居然就這麼輕鬆的分光了。

不行,自己得讓別人出點血,國家可不是我王振宇一個人的。說到這裏王振宇第一個想起了的推翻清朝的第一功臣,盛宣懷。

為什麼是盛宣懷呢?因為王振宇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和盛宣懷還是很有些淵源的。當初王振宇賣掉軍火的100萬交給了葉祖文,而後葉祖文用這一百萬提到了設備,買家就是盛宣懷管理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不過這家公司現在的情況比較複雜,雖然青年軍控製了這個公司的資產,但是公司總部在上海的租界裏,董事長是袁世凱時期委任的孫寶琦,盛宣懷雖然現在已經是快要歇菜了,但是他的四子依然是這個公司的副總,最要命的,這個公司的大股東還是日本人。曆史上,盛宣懷這個廢材愣是把賺錢的項目做成了大虧空,然後不斷向日本人借錢補虧空。最後還不起錢了,這個借款也就變了投資,投鼠忌器,雖然王振宇拿下了武漢,連漢陽兵工廠也給他直接劃到軍事委員會名下了。但是卻不敢動這個公司,曆史上這個公司也是在抗戰勝利後才被國民政府收回的。巨汗中。。。

不過王振宇對此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他的招數很流氓,直接把你廠裏的技術人員挖走,然後萍鄉的煤給你卡住,大冶的鐵也不挖了。這些勞工都調去馬鞍山了,日本人還真沒見過這麼流氓的招數,氣得幾次向北京的外交部抗議了,但是沒有,誰也管不著。日本人又沒有出兵收拾王振宇這個流氓軍閥的計劃,所以最後隻能坐下來跟中華開發總公司的人談判,用3億華元的價格轉讓了這個公司的股權。

本來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可現在的問題是王振宇突然覺得錢不夠花了,那對不起,盛老爺子您也別躲在租界裏麵等分紅了,該出錢出力了。

最終王振宇通過劉鴻生以及杜月笙出麵,以公開募股的形式在整個上海租界為中華開發總公司募集到了50億華元的股本,占到了整個公司資本的10%。而實際上這個資本是有水分的,中華開發公司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到200億呢!

沒關係,隨後王振宇繞過政府,直接下達的工業建設計劃是及其龐大的。

100億的貨幣發行兌換紅利,135億的鋼鐵紅利(這裏麵有45個億是盧森堡人的,不過現在也在王振宇名下),25個億戰略物資紅利共計是260億華元被王振宇全部投入到了鐵路和工業以及城市建設中去了。而勞工輸出換來的5000萬美金(7.5億),和收回海關的6億合計十三點五億則劃入公共財政,又國民大會去審議怎麼花。但是不管怎麼審議,王振宇說了,軍隊的薪水政府必須承擔,不然這個錢他拿回來自己花。

最終廣州到來賓的鐵路,瀘陽到株洲的鐵路,九江到南昌的鐵路,南昌到株洲的鐵路被通過了,而南昌到廈門的鐵路則考慮到技術上的難度和戰略價值不大被取消了。

而工業計劃更是大的嚇死人,按照王振宇的要求,到民國十年(1921年),整個南方九省的鋼鐵年產量要從現在的120萬噸提高的800萬噸,要知道日本現在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是200萬噸啊。王振宇這是要大躍進了,當然並不是盲目擴大,要有技術和工人,而這需要列強的幫助。英法是指望不上了,王振宇已經讓人跟美國方麵接觸了,相信這筆買賣伯利恒聯合鋼鐵的那些抽著雪茄的大亨們在足夠的利潤麵前會有興趣的。而水泥的計劃更大,不過這塊可以民營,而後期引進化工,軍工,造船,造飛機廠要花的錢更多,王振宇就沒打算浪費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