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全線潰逃(三)(2 / 2)

這個要求本身也許不矛盾,如果是能力很強的同誌,那麼他會把這二件事情一起辦了。先把地方實力派該打壓的打壓,該拉攏的拉攏,然後地方秩序自然就穩定了,籌措物資的任務也就不難完成了。可惜工作隊的同誌未必個個都有這麼強,人類向善的一麵決定了他們在麵對地方原有強硬勢力的時候習慣性的選擇了妥協和退讓。然而曆史殘酷無情的告訴他們,這是在養虎為患。李宗仁現在在安徽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很多地方的工作隊在派出後,都被當地的土豪劣紳們折騰的苦不堪言。排擠,聽調不聽宣還是比較好的狀態,更為嚴重的甚至還打出了孫中山的旗號組織地方武裝,公開以武力驅逐,攻擊國社黨派出的工作隊,造成了不少流血事件。

這就導致了李宗仁對於戰事的考慮時間大大減少,而他名義上的參謀長偏偏又是白崇禧這個正在前線帶兵作戰的兼職。這就逼得他每天不得不把精力用在調動安保部隊去彈壓,和不斷和鄉紳集團中願意和政府合作的代表人物見麵會晤上,同時他還要和上海方麵的楊永泰,王亞樵等人保持聯係,因為整個會戰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兵入上海。

魯滌平報上來的計劃並送到李宗仁手裏的時候,李宗仁才感覺到自己對於這個戰事確實是有點疏忽了。看起來自己這一方似乎是穩操勝券了,可實際算算馮國璋從開戰到現在僅僅是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而已,北洋軍的主力猶存,如果自己繼續這樣大意,很可能會給對手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那自己這一世的江湖名聲可就全玩完了。所以絕對不能允許這個情況的出現,李宗仁翻開地圖看了看,親自用尺子量了量,估算了一下北洋軍的行軍速度後叫來參謀:“給第十一師111團團長何應欽發報,責令該部務必在4月4日上午八時前趕到馬鞍山的洪穆山,然後像釘子一樣牢牢的紮在那裏。”

電報是從方麵軍司令部直接下達到了正在執行高速穿插任務的第111團團長何應欽處的,繞過了右路軍指揮部和第十一師師部。何應欽看到這份電文的時候十分驚訝,因為時間已經是4月3日中午的十二點了,而他和他的軍隊現在才走到了古泉鎮,這裏距離李司令長官要求的阻擊地點整整還有一百二十裏的直線距離,實際距離再加上路上極易發生的和敵軍遭遇的突然情況,以及正常的休息時間,要想在剩下的二十個小時內完成這個命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這還有一個突出情況,馮國璋離這個地方的直線距離隻有八十多裏,實際距離不超過一百裏,而且他們隨時會開始撤退。這很是個問題,不過何應欽思索了不到三分鍾,還是努力壓製了自己申訴的念頭,因為他知道自己作為青年軍的一分子,必須去完成這個任務,毫無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隻是怎麼去執行卻是可以商量和變通的。

111團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是北方兵,而且大多集中在張自忠的第一營,他們身高腿長行軍能力不錯,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曾在這一帶駐紮過,熟悉道路和地形,沒有迷路的可能。所以何應欽果斷命令張自忠的第一營丟掉一切壇壇罐罐,就隻帶幹糧和彈藥,立刻出發,必須在明天早上八點前趕到洪穆山。

張自忠的軍人素質在這一刻充分的表現了出來,雖然他腦瓜子稍稍一想就發覺這個命令極度不合理,但他還是沒有半點異議的接受了這個命令。這讓何應欽很感動,他暗自下定決心,自己將來如果有機會高升,一定不能忘了提攜這個山東小夥子。

他拍了拍張自忠的肩頭道:“我帥全團跟在你們第一營後麵,你們到了地方之後,隻要堅持二三個小時,我們就到位了,所以大膽去幹吧。”

張自忠回到第一營就宣布了命令,然後集合隊伍出發了,一邊行軍,張自忠一邊製定行軍計劃。他要求各部每二個小時休息半小時,而且是輪休,采取接龍的方式,一個連隊超過所有連隊後就進行休整,而他自己帶著尖刀排始終衝在全營的前頭領跑。

而這個時候馮國璋卻還在蕪湖猶豫不決,是在這裏建立阻擊陣地呢?還是全線退往南京,再渡江北歸呢?曆史在這裏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那就是盧永祥撤往浙江的消息是在4月3日深夜才被馮國璋知悉,而這個時候再做任何事情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