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充滿了巧合和偶然。
3月28日,由於種種原因一再推遲的青年軍和北洋軍之間的大決戰終於打響了。
戰鬥居然在四個地方同時發生的,在這個無線電的推廣和運用還沒有普及的時代,如此巧合的出現,確實是讓人無比驚訝的。這讓後世研究這次戰爭的軍事學家覺得很有內容,但是深挖之後才知道確實是巧合和意外,他們不得不感歎曆史是如此的充滿魅力。
史上聞名的東南大決戰是在四個戰場同時進行的,按照戰鬥打響的先後順序,分別是:
曹河、徐灣子一線的巢湖戰場,解村、陳夏一線的和縣戰場,觀湖山、鐵湖咀一線的銅陵戰場,還有就是姚墩頭、弋江一線的南陵戰場。
青年軍投入了第一師陶峙嶽部,第三師李品仙部,第四師廖磊部,第七師白崇禧部,第九師程潛部,第十一師魯滌平部共計六個野戰主力師還有包括賀文常,龍雲飛兩個騎兵支隊在內的三萬安保部隊,共計是十六萬軍隊。
而北洋軍投入了包括第二師王占元部,第四師楊善德部,第五師張懷芝部,第十師盧永祥部四個野戰主力師以及張勳的定武軍二萬人,倪嗣衝的安武軍一萬人,還有江蘇陸軍第一師,第二師以及浙軍一個師合計投入兵力十九萬。
雙方兵力差距不大,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現在比的就是誰更狠,誰更凶了!
戰爭總是充滿了意外,隻不過有些意外是人為的。比如說巢湖戰場的打響就是一個人為的意外,這個意外充分體現了程潛程頌雲的性格。
就在白崇禧把程潛扒到一邊,隻讓他去監視張懷芝的第五師異動的時候,對此十分不滿的程潛就開始謀劃了。於是在3月28日這一天,程潛也就十分自然的做出了讓白崇禧憤怒無比的事情,他居然搶在白崇禧對和縣發動總攻前對張懷芝的北洋第五師發起了攻擊。而且還不通過他這個左路軍總指揮,直接朝著銅陵的東南方麵軍司令部和安江的總參謀部做了戰情通報。白崇禧得知後氣得大罵:“程頌雲,你最好沒什麼事情栽在我手裏,不然有你好看。”
程潛可不是什麼乖乖仔,別說白崇禧,就是王振宇本人親自來,程潛也不會太當回事。他要的東西既然你白崇禧不給,他就自己去拿了。
第九師現在可以說是整個青年軍十一個野戰軍中最龐大的一個師了。光兵力就有三萬,差不多辛亥革命時期的湖南民軍和一部分江西民軍都被納入到了第九師隊伍中來,第九師還和別的部隊不一樣,人家師下就是團,而第九師下頭是唐生智,宋鶴庚,張孝準(沒等軍情局在上海抓捕他,他就從廣州上岸投奔程潛來了)葉開鑫四個旅。靠著手裏四旅十團的優勢兵力,加上安江方麵及時調撥的物資和軍餉,特別是一個炮兵團的裝備就位,雖然熟練的炮手不好培養,但是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大家夥卻讓程潛現在感覺自己腰杆子粗多了。
所以兵力不過二萬多人的張懷芝他還真沒放在眼裏,這一仗他打的比誰都有信心。而且從戰鬥過程來看,他的自信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手中有了大炮,唐生智自然要用,對著張懷芝的陣地就是一頓亂轟。依著慣例,炮轟之後就是步兵衝鋒。張懷芝急吼吼的驅趕部隊上陣地去抵抗,結果呢?又是一頓炮轟,張懷芝的第五師一下子就損失了好幾百人。如此反複幾次,北洋軍官們再驅趕士兵上陣地,這些士兵都不願意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唐生智帥領獨立第一旅就趁虛衝上了陣地,輕輕鬆鬆就突破了張懷芝的第一線陣地,張懷芝氣得吐血,當著師部眾軍官的麵大罵程潛無恥下流,不按規矩出牌。
接下來張懷芝糾集二個團全力以赴反突擊,在炮火支援下,朝著丟失的陣地發起攻擊。
唐生智略微抵抗就全數撤回,北洋軍這邊還沒來得及高興了,又是一頓炮轟。
結果這麼一來一往,一天下來,張懷芝的傷亡直接破了三千,而程潛的第九師損失不過三四百人而已。如此逆差,整個北洋第五師上下都因此變得士氣低落起來。。。
相比程潛那裏的玩心眼鬥心計,白崇禧這邊在和縣戰場上打的就很是不順了。張勳的定武軍的戰鬥力明顯是被低估了許多,因為到現在為止,足足一個上午,青年軍付出了七百多人的代價,也沒能占領幾塊陣地。雙方你來我往,寸土必爭,所以自然打的也就難解難分了。往往一個陣地青年軍剛剛拿下來,那邊定武軍就組織該死隊奪了回去,兩邊各死傷百來人的結果卻是回到原點,想想都讓交戰雙方覺得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