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真的要是自己目前的這個模式搞不定,玩不轉,那自己也不建議跟孫大炮一樣,徹底走上獨裁的道路,讓大家寫血書,發誓言效忠自己這個領袖吧,貌似這個也不錯。
王振宇走神隻有一瞬間,他很快還是把思路轉回到會議上來:“諸位,接下來二件大事,是需要大家踴躍發言,獻計獻策。第一個是政府的改革,我的想法是同時撤銷了湘西鎮守使府和廣西省政府,設立一個湘桂巡閱使府,下設四個公署,負責湘桂十三府的日常事務。實際上就是把咱們目前的湘西鎮守使府升一級,合並掉廣西省政府的職能,大家有沒有意見。”
誰會對自己升官有意見呢,何況王芝祥這個省長本來就是個空頭省長,於是大家紛紛讚成。
王振宇笑著看著大家都讚成之後,臉色突然一變,十分肅穆的說道:“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就關係到我們國社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了,準確的說,就是我們這個團隊能走多遠,在曆史上是個什麼角色的問題了。”
所有與會人員聽到這個話之後,注意力立刻高度集中,目光投向坐在正中的王振宇。
王振宇不疾不徐:“我這人閑來無事的時候總喜歡看看書,尤其是曆史書。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感興趣,這王朝的興衰更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在座的有誰能告訴我嗎?”
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大帥突然想起問這個?這個問題可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了幾千年也沒有一個結果。幾乎每一個朝代在鼎立之初都會去修史,目地無非有二:第一是你死了,你徹底的死了,蓋棺定論了,回不來了,不要再指望搞什麼複辟了;第二則是希望通過對前朝的治政得失總結些東西出來,由此建立一套合理的製度,從而讓自己的王朝能夠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曆史在這裏跟所有人都開了一個大玩笑,幾乎所有的總結者最後都擺脫不了被後人總結的命運,興衰變化,周而複始。
周質雲雖然是商人,但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一直以來也是以儒商自居,所以他很自覺得給了王振宇一個儒家標準的答案:“亂世之源,土地也,凡是新朝初立之時,地多無主,人主平均分之,天下自然大治。而承平日久,治政者窮奢極欲,導致吏治腐敗,百姓哀哭。權貴者恃強淩弱,土地多兼並於此輩名下,如此民無可耕之地,故流民叢生,顛沛四野,隻能揭竿而起,天下如何不亂,王朝如何不更迭?一句話說,就是失德且無仁。”
這個觀點是儒家的老觀點了,事實上還是玩聖人政治那一套,隻要當政的能夠天下為公,公平公正公開,這天下自然就太平了。全然忽略了人口滋生的問題,難怪康麻子那句人丁滋生,永不加賦的話能讓這幫子秀才馬屁如潮,要知道這可是嚴重違背經濟學原理的。
王振宇發現周圍的人似乎還很認同,他隻能自己來了:“周主任的前半句是沒錯的,我華夏神州,千百年來王朝興衰,治亂更迭的原因確實是在土地的問題上。但是絕對不是為政者不仁這麼簡單,如果隻要為政者仁,那這國也太好治了,當官的隻要沒事就去抱著老百姓哭哭不久好了,這夠仁義了吧。”
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王振宇沒有笑,他繼續道:“有一個賬大家要算一算,打個比方,每個男丁你分給他十五畝地,這十五畝地的收成可以讓他在辛苦勞作之後幸福的生活。而他生三個兒子,每個人分五畝地,也能勉強溫飽,那麼再往下呢?隨著人口一代代繁衍,這地卻是不變的,隻會越來越少,而農民再怎麼辛勞,也吃不飽穿不暖啊,這個時候地租就成了要命的東西了,矛盾想不激化也難啊。”
大家一片沉默,這個問題有些沉重,想想都讓人覺得頭痛。
這個時候宣傳部部長陳公博略帶討好的起身問道:“那麼大帥,這個問題該怎麼辦?難道要限製生育,避免人口滋生嗎?”
王振宇突然怒道:“當然不是,政府是做什麼的,為國民服務,為國民帶路的。生存空間不足,就要想辦法開拓出來,怎麼可以用閹割自己國民的辦法來推卸原本屬於政府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