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和平時光(三)(2 / 2)

方案報到王振宇這裏,他由於了很久,他對開議會有些擔心的:

自己在湘西這一級玩得其實是獨裁來著,而且是最典型不過的以軍治政了,簡單來說就是軍事獨裁,設置一個議會,是準備搞真民主還是假民主?如果是真民主,想都不要想,權力不集中就意味政出多門,就意味著力量分散,這樣的湘西很快就會在這個時代成為曆史的組成部分。而假民主呢?太惡心了不,找一群人陪自己喝茶嗎?這會嚴重損害自己的政治聲譽,王振宇同學還是很愛惜自己的羽毛的。他可是一直記得一句父親的教誨,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然後就是盡量不要做出承諾。

但要是沒有這麼一個機構,鎮守使府這一級的行政部門誰來監督?自己嗎?自己是人不是神,一天也隻有二十四個小時,不可能跟孫悟空一樣拔根汗毛一吹就出一個分身來了。既然自己做不到這點,就還是集中些精力辦大事好了。

所以由於再三,湘西議會最後的設置變成了湘西參政會,人員結構不變,權力卻大幅度縮水,立法權和委任權被剝奪了,留下的僅僅隻是監督權和彈劾權。能夠把任免大權一分為二,王振宇還真的是個奇才,很符合中國特色。

走到最後一站,沅江日報社,這裏是整個湘西的第一個報社,其辦公條件恐怕已經超過了王振宇每天早上必讀的《長沙日報》。不過目前的工作人員還是少了點,從編輯到記者到排版到印刷工,不過十餘人,而且這個單位目前隸屬於鎮守使府政務署的文化教育處。

其中報社的社長兼總編輯王春玲很特殊,因為她是個女性,個子不高,一頭短發,年紀不過三十歲,看氣質就是個很精幹的女人。這還是周質雲從省城長沙挖來的,曾到日本留過學。這個女人很專業,對於王振宇提出的幾個問題也對答如流,欣賞之下王振宇開玩笑道:“你也姓王,我也姓王,不如我認你做姐姐好了。”

王春玲卻搖搖頭道:“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覺得為什麼我們國家很多事情搞不好,就是這種和官府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所以,我不能做你的姐姐。”

陪同人員頓時嚇得臉都白了,都悄悄為這個知識女性捏了把汗。正在大家擔心王振宇發作的時候,王振宇卻開心的笑了起來,伸出大拇指誇讚道:“不畏權貴,不趨炎附勢,堅持自身的中立立場,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這才是一個新時代的知識分子,這才是一個有風骨的文人。不畏權貴,堅持公正這八個字就是以後新聞人的從業標準,就刻在這大門上,以樹立行止,警示後人。”

王振宇隨後轉頭對周質雲交代道:“這個沅江日報社不適合讓文化教育處領導,我的意見是不算政府部門,直接由政務署出麵負責經費保障工作,以後要通過這個渠道聽聽不同的聲音。”

周質雲立刻表示一定照辦,王振宇又對他和王春玲說道:“湘西的建設隻靠湘西人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到咱們湘西來,和咱們一起建設湘西,你們說是不是?”

王春玲現在對王振宇感官不錯,她點點頭表示認同。

王振宇卻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們如何才能讓他們放棄家鄉的生活,到我們荒涼偏僻的湘西來了?”

眾人麵麵相覷,感覺這確實是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振宇一看眾人的表情,似笑非笑的指著王春玲道:“那就靠我們的王大記者了,要靠宣傳,這個回頭我們好好合計合計,安江這個模範城就是個奇跡,一個從無到有的奇跡。我們不能把這個資源浪費了,要好好宣傳,先是湖南,再是中華,乃至世界。。。”

三天後,沅江日報發表題為《奔赴大湘西,建設新中華》的評論員文章,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新中華的口號。這篇文章的執筆人正是王春玲,隨後沅江日報社在長沙設立了分部,開始在全省宣傳湘西的變化。在他們的筆下,湘西儼然變成了目前整個湖南乃至中國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地方,愛國的知識青年們,到湘西去,到湘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