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開發(十)(2 / 2)

想到這裏,王振宇對陳紹說道:“你們的規劃中可能還要加一個軍工廠進來,另外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等會重點你就帶我看看德國佬的這個下水道。一個城市的發展啊,排水十分重要。”

陳紹立刻掏出小本子記了下來,葉梓雯嘟嘟嘴道:“你個壞蛋,現在隨便說句話,大家都拿個小本子在記錄,萬一你放個屁,大家怎麼辦?”

無論是王振宇還是陳紹都被葉大小姐這句真話弄得尷尬無比,他們隻能嗬嗬一笑,然後裝沒聽見。

反倒是身為父親葉祖文臉色變得鐵青,心想自己這閨女還是結婚的太早,現在都在不好說什麼,自己得空要好生教導一下。免得她不分場合的口無遮攔,要是影響到女婿的正麵形象就不好了。

視察的第一站是是工業區,安江鋼鐵廠項目,這個項目按照計劃是要跟盧森堡人合作的,但是現在雙方都沒談妥,菲利克斯甚至可能才剛到歐洲。不過考慮到鋼鐵廠本身的建設周期就不短,也就不在乎這點時間,二千多勞力已經把這240畝的土地整平了。

王振宇看了看這平整的土地,突然回頭問了陳紹一句:“陳紹啊,這個安江的原來的居民你們是如何安置的?”

要知道安江這個地方風水不錯,三麵環水,一麵靠山,平地麵積大,在整個洪江地區,此地是最適於耕種的了,這方圓共計是四萬八千畝耕地,養活了整個洪江近四萬人口。根據之前的調查報告,在安江居住的人口也有六百多戶七千多人。王振宇很好奇陳紹是怎麼處理的,畢竟是王學門人,如果跟後世那些幹部玩一樣的套路,搞暴力強拆,那王振宇就立時要看低他幾分了。

陳紹稍微措辭了一下,畢恭畢敬的回答道:“卑職和這些村民簽訂了補償安置協議,把他們全部編入了施工隊伍,同時許諾他們在工期結束後每戶補償五十畝地。位置我都看好了,就在瀘陽一帶。湘西地廣人稀,土地的問題還是好解決的,不過山地太多,大帥,糧食的問題咱們必須考慮啊。”

王振宇滿意的點點頭,現在的人要求還真低,後世都是棺材裏伸手死要錢。沒辦法,醫療養老,政府基本一樣都不管,玩的也是冬天裏的叫花子,炭火往自己褲襠裏扒的把戲,上行下效,全民自私。不過在這麼稀爛的體製之下,我們優秀的幹部還是琢磨出了就地安置的好辦法,表揚一下。

至於糧食問題,王振宇到是有了一個主意,在敘州建立一個大型的農業生產基地,在各縣以商鎮為單位建設農場,款子自己無償駁個幾百萬下去,然後交給商鎮自負盈虧,估計隻要不發生大規模旱災和水災,溫飽問題應該還是能妥善解決的。水利問題到是好解決,都交給地方了,大戶牽頭,小戶出力,難度大的派工兵去支援下,幾百年的老規矩了。但是僅僅這樣,恐怕還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野心。

王振宇想了一下,吩咐道:“陳紹你記一下,我給你授權,瀘陽的位置易守難攻,以後通了鐵路,物資運送也還算便利,我的意思了,在瀘陽設立湘西糧庫,每年從鎮守使府的財政中撥款進行專門的戰略儲備。糧庫的稽核交由軍備部而不是地方,避免貪汙腐敗誤大事。”

問題還真的一個接一個,糧食問題剛有個思路,貪汙腐敗的問題又出來了。

這是個大問題,關係到人心向背的大問題,當初堅持縣人治縣,在地方上搞民主自治的初衷也包含了這個目的。

但是在鎮守使府和軍隊這個層麵,如何處理貪汙腐敗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王振宇。僅僅靠獨立的司法和廉政機構,恐怕不足以麵對。

一時無解,唉,世上哪有處處完美的事情吧,老辦法,既然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就等有條件的時候再說吧。

下了馬車,王振宇就看到了已經平整的土地,但是現在盧森堡方麵還沒消息。所以無論是設備還是技術人才都還沒著落,王振宇看了一眼,興趣不大。隻是簡單交代了幾句注意綠化,降低汙染對市區的影響,就又上車走了。

下一站是安江紗廠,榮宗敬在和葉祖文談妥了分紅事宜(三七開,但經營權歸榮家)後,已經回上海搞設備和技術人員去了,他把弟弟榮德生留在了這裏。現在在廠區門口接待王振宇一行的就是榮德生。

榮德生長得十分端正,皮膚白皙,說話得體,給王振宇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一張巨大的規劃圖被攤開在王振宇夫婦麵前,廠房,職工宿舍規劃的井井有條。

榮德生非常客氣的彙報道:“鎮守使大人,最多隻需要一年的時間,這個廠子就能建立起來,到時這將會是國內最大的紡織廠。”

說完偷偷看了眼王振宇,卻發現王振宇眉頭緊縮,又連忙小心問道:“大人,是不是哪裏有不妥?”

王振宇一臉嚴肅的搖搖頭道:“規劃的很合理,但是格局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