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鳳凰行(一)(2 / 2)

田應詔這邊也就十幾個人,大家騎在馬上,一邊看著山山水水,一邊朝著鳳凰而去。。。

途經瀘陽的時候,王振宇意外遇見了丁文江等人。丁文江正負責瀘陽到會同的地質勘查測繪工作,見到王振宇時,他立刻提起了自己的一個意外發現:原來瀘陽這邊也有大量的石灰岩和粘土,而且儲備量遠比靖州那邊要多的多。

聽丁文江這麼說,王振宇立刻動了心思,二個百萬噸年產的水泥廠,那自己豈不是要變成中國的水泥大王了,要知道目前全國的總產量都不到二十萬噸。可惜老丈人葉祖文去上海負責聯絡洋行事宜了,不然這事交代一下就能著手辦理了。人到用時方恨少啊,這事估計還得派人去靖州請程祖福先生了。。。

三天後,差不多快要把這沿路的山山水水看厭的時候,大家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鳳凰。

沈宗嗣沒什麼架子,也沒搞什麼刀兵迎賓。他和田應全等四人帶著竿軍的一堆總爺,小爺的老老實實的跑到了城門口,列隊拜見鎮守使大人。而其麾下的數千竿軍則規規矩矩分列兩邊,接受鎮守使大人檢閱。

家不好當啊,沈宗嗣以前帶兵的時候不覺得,自己霸占鳳凰後才有了切身的體會。以前諸多雜事皆有文官輔助,稅收,物資什麼的都能收上來,軍需自然不愁。可是大清一完蛋,這個體製就半癱瘓了,沈宗嗣現在天天為手底下的衣食發愁,到處拆解。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到下個月,沈宗嗣可能就會按照長沙方麵的軍事廳長程潛數月前的要求,解散所部,交出城防,然後自己隻能去長沙競選省議員了。

在一片黑壓壓的烏雲下,自己的親家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自己名義上的頂頭上司。

這無異於黑暗之中給了沈宗嗣一道指明方向的光亮,沈宗嗣自然是狂喜的不行。長沙的譚延闓要是知道沈宗嗣是這個心思,恐怕打死他也不會要求王振宇把鎮守使駐地放到鳳凰了,這不是變相給王振宇增加勢力嗎?

和鳳凰竿軍的談判異常順利,有田應詔這麼一尊大神蹲在這裏,加上田應全,唐世鈞竭力促成,很快雙方就達成了協議。

一共五條

第一.沈宗嗣交出手裏的軍隊和鳳凰城防,民政事務,從此歸於湘西鎮守使王振宇麾下。

第二.王振宇任命田應詔一個湘西鎮守副使的虛銜,田應詔就住在鳳凰。

第三.辰沅行政公署不再管轄鳳凰,而是改設沅州,新設一個麻陽縣歸其管轄。成立吉首府,下設鳳凰,龍山,保靖,永順,桑植,古丈,花垣,乾城八縣,人口一百二十萬。

第四.收編的竿軍軍官全部會在下個月進入軍官學校學習,根據成績和能力再行分配,士兵則全部打亂,分配到各部接受三個月的重新訓練。

第五.同時,王振宇將在鳳凰招募五千名十六歲到二十六歲的精壯入伍,給當地的年輕人一個出路。

這個第五條的細賬,王振宇是算過了的。如果按照這個約定,獲得了鳳凰地區實際控製權的王振宇,轄下的地盤將會是四府二十縣,人口也將到達二百二十萬人左右。以這樣的基數來養近三萬野戰軍,一萬多守備隊,貌似也不算太誇張。而且讓王振宇最滿意的還是兵員素質,曆史上鳳凰兵的素質一直堪稱近代第一的,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這個地方的士兵都是出了名的能打。

既然下頭的人都有了去處,那麼私下要約定的就是竿軍上層人物的人事問題了。

田應詔是領了一個鎮守副使的虛銜,這是他本人長期吸食鴉片的結果,如今的他已經失去了爭權奪利的念想,隻想享享福了。可他大哥田應全沈宗嗣則不同,他本身就是沈宏富的繼子,從小就被教育要光大門楣。而從後世的史料看來,此人確實是個人物,放棄了優渥的生活,終其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奮鬥。考慮到他確實有軍事才幹,王振宇一點頭,沈宗嗣調任安保總隊靖州支隊支隊長,軍銜先給個中校,算是高職低配。

田應全是田應詔的大哥,在鳳凰當地也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這樣的人自然是不能留在鳳凰的。王振宇給田應全扔了個實缺,湘西鎮守使府下屬禁煙局副局長兼禁煙總隊總隊長,軍銜中校,算是高職低配。

張勝林和唐世鈞則分配到了律政署,一個任廉政處處長,一個任檢察院院長,不再擔任軍職。

反正一個原則,就是堅決不讓這些人繼續留在鳳凰了。。。